损益表
截至12个月 | 净销售额 | 营业收入 | 归属于康宁公司的净利润(亏损) |
---|---|---|---|
2023年12月31日 | 12,588) | 890) | 581) |
2022年12月31日 | 14,189) | 1,438) | 1,316) |
2021年12月31日 | 14,082) | 2,112) | 1,906) |
2020年12月31日 | 11,303) | 509) | 512) |
2019年12月31日 | 11,503) | 1,306) | 960) |
2018年12月31日 | 11,290) | 1,575) | 1,066) |
2017年12月31日 | 10,116) | 1,630) | (497) |
2016年12月31日 | 9,390) | 1,391) | 3,695) |
2015年12月31日 | 9,111) | 1,322) | 1,339) |
2014年12月31日 | 9,715) | 1,931) | 2,472) |
2013年12月31日 | 7,819) | 1,371) | 1,961) |
2012年12月31日 | 8,012) | 1,321) | 1,728) |
2011年12月31日 | 7,890) | 1,694) | 2,805) |
2010年12月31日 | 6,632) | 1,801) | 3,558) |
2009年12月31日 | 5,395) | 391) | 2,008) |
2008年12月31日 | 5,948) | 1,520) | 5,257) |
2007年12月31日 | 5,860) | 1,081) | 2,150) |
2006年12月31日 | 5,174) | 846) | 1,855) |
2005年12月31日 | 4,579) | 592) | 585)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基于给定年度数据,以下对净销售额、营业收入和归属于该主体的净利润等三项指标进行趋势分析,单位为百万美元,覆盖 2005 年至 2023 年。
- 数据总体趋势概览
- 净销售额在整个期间呈现长期上升的态势,2005 年为 4,579 百万美元,2023 年增至 12,588 百万美元,约增长 2.7 倍,显示收入规模显著扩大。营业收入在同一时期波动较大,整体水平从 2005 年的 592 百万美元波动至后续的高位,2021 年达到局部高点 2,112 百万美元,随后在 2023 年回落到 890 百万美元,波动幅度较大。净利润(归属于主体的净利润)呈现更强的波动性,存在若干极端点和转折:2008 年达到高位 5,257 百万美元,随后在 2017 年出现亏损(-497 百万美元),2020 年再次回落,2021 年显著回升至 1,906 百万美元,随后在 2022 年与 2023 年再度回落至 1,316 百万美元和 581 百万美元左右,整体趋势呈现高波动但长期略趋平衡。总体看,收入端的扩张并未在利润端实现稳定的同向迁移,利润波动性较高且存在阶段性结构性转变。
- 净销售额趋势分析
- 净销售额的年度变动呈现阶段性成长与波动并存的特征:2005–2007 年保持稳健增长,2008 年增速放缓后在 2009 年出现回落,2010–2014 年实现显著增强,2014 年达到单年显著高点 9,715 百万美元,随后 2015–2016 年出现小幅下降与波动,2017–2019 年再次稳步走高,2019 年达到 11,503 百万美元。2020 年出现轻微回落,2021 年起进入新一轮强势扩张,净销售额跃升至 14,082 百万美元,2022 年继续高位,至 14,189 百万美元,但 2023 年回落至 12,588 百万美元。总体上,收入规模在 2010 年以后呈现持续扩大趋势,但增速在不同阶段出现显著波动,且受周期性因素与市场环境影响较大。
- 营业收入趋势分析
- 营业收入的波动幅度较大,呈现多次显著上升与下滑的循环:2005–2008 年快速提升,2009 年大幅回落至 391– 约 1, - 在 2009 年出现明显的下滑,随后 2010 年回升至 1,801 百万美元,2011 年略有回落,2012–2013 年基本持稳,2014 年再度攀升至 1,931 百万美元,2015 年显著回落并在 2019 年前继续波动。2020 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营业收入降至 509 百万美元,随后 2021 年强力反弹至 2,112 百万美元,2022 年回落至 1,438 百万美元,2023 年又降至 890 百万美元。总体看,经营利润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且对市场与成本结构的敏感性较高,导致同一时期净销售额的增幅未必能转化为等额的营业利润增量。
- 净利润趋势分析
- 净利润的波动性最为显著,呈现几个明显的极端点与阶段性循环:2005 年至 2008 年间,净利润快速攀升,2008 年达到 5,257 百万美元,为全期最高点;随后的 2009–2010 年间回落并在 2016 年再次显著上升至 3,695 百万美元,显示在利润端的强周期性驱动。2017 年出现亏损,金额为 -497 百万美元,为唯一明确的全年亏损点,随后 2018 年回升至 1,066 百万美元,2019 年回落至 960 百万美元,2020 年降至 512 百万美元。2021 年回升至 1,906 百万美元,2022 年再度回落至 1,316 百万美元,2023 年进一步回落至 581 百万美元。总体而言,净利润在多年的区间波动较大,且在 2017 年出现一次明显的转折点,随后利润水平在 2021–2022 年间有所恢复但仍未回到极端高位区间,2023 年再度收缩。
- 关键异常点及潜在含义
- 存在若干异常点值得关注:第一,2008 年净利润达到峰值(5,257 百万美元),而同期净销售额约为 5,948 百万美元,利润端出现显著放大,可能与非经常性收益、资产处置或一次性事项等因素相关;第二,2017 年净利润出现亏损(-497 百万美元),尽管同期净销售额和营业收入仍处于中高位,表明当年存在重估、减值、或税项等非经常性事件对利润造成冲击;第三,2020 年疫情冲击期,营业与净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净销售额依然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显示利润率受成本与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第四,2021–2022 年净利润与净销售额同时走高,随后在 2023 年再度回落,提示盈利能力对市场与成本波动的敏感性仍然较高且周期性特征明显。
- 综合洞察与管理关注点
- 总体上,该主体的收入规模在 2005–2023 年间显著扩大,体现出较强的销售增长能力,但利润的稳定性不高,利润端的波动性与收入端的增长并非始终对称。需要关注的要点包括:1) 利润率的波动性较大,净利润率在 2005–2008 年间快速提升后出现极端波动,2021–2022 年间虽有所回升但在 2023 年再度收缩,提示需要持续关注成本结构、产品组合及定价策略对利润的传导效应;2) 经营杠杆效应存在明显不确定性,收入的增长并未总是带来等比例的利润提升,需分析特定时期营运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间的关系,以及潜在的一次性项目对利润的影响;3) 2020 年疫情对利润端的冲击较大,显示外部环境对利润波动的敏感性,建议制定更具韧性的成本控制与盈利模型,以及对高波动时期的现金流管理进行强化;4) 2021–2022 年利润水平的提升与收入高位相呼应,可能反映了市场环境改善与成本协同,但 2023 年出现利润回落,需评估是否存在单位成本上升、产品组合变化或单年度费用冲击。总之,未来的盈利管理应关注提高毛利率与营运利润的稳定性、降低对单点事件的依赖,并通过产品与市场多元化来提升利润的持续性与抗周期性。
资产负债表:资产
流动资产 | 总资产 | |
---|---|---|
2023年12月31日 | 7,212) | 28,500) |
2022年12月31日 | 7,453) | 29,499) |
2021年12月31日 | 7,659) | 30,154) |
2020年12月31日 | 8,004) | 30,775) |
2019年12月31日 | 7,463) | 28,898) |
2018年12月31日 | 7,034) | 27,505) |
2017年12月31日 | 8,827) | 27,494) |
2016年12月31日 | 9,048) | 27,899) |
2015年12月31日 | 8,269) | 28,547) |
2014年12月31日 | 10,238) | 30,063) |
2013年12月31日 | 8,891) | 28,478) |
2012年12月31日 | 9,695) | 29,375) |
2011年12月31日 | 8,677) | 27,848) |
2010年12月31日 | 8,859) | 25,833) |
2009年12月31日 | 5,521) | 21,295) |
2008年12月31日 | 4,619) | 19,256) |
2007年12月31日 | 5,294) | 15,215) |
2006年12月31日 | 4,798) | 13,065) |
2005年12月31日 | 3,860) | 11,207)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 趋势与结构概览
- 两项资产数据在给定区间内呈现“扩张—回落—再扩张/再回落”的波动性结构。流动资产在2005年到2010年间显著增加,2005年3860增至2010年8859,幅度显著;总资产在同一时期从11207增至25833,增长幅度同样显著。此后,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出现阶段性回落并波动,2014年前后达到相对高位后进入下行态势,2015年起流动资产持续回落并在2018年再次显著下降,2019-2020年有所反弹,2021-2023年再度回落。总资产在2010年后呈现先回落、再小幅波动并趋于相对稳定的局面,2020年达到新高30775,随后回落至28500附近收尾。整体看,初期的快速扩张未能在后续维持高位,资产基数呈现周期性调整与区间震荡的特征。
- 阶段性观察要点
- 2005–2010:两项资产均呈显著扩张,流动资产从3860增至8859,总资产从11207增至25833,均有接近翻倍的增长态势,体现了强劲的资产扩张周期。2008–2009:在全球金融环境波动背景下,流动资产短期回落(从5294回落至4619,随后再度回升),总资产在2008–2009也显示增速放缓但仍处于上升区间。2010:两项资产达到区间高点背后,显示出在宏观周期中对运营资金与资产结构的较大规模调整。2011–2014:流动资产波动回升并再度上升到近2010年的水平(2014年10238),总资产在2013–2014年回升至30063附近,显示阶段性修复。2015–2017:流动资产持续回落至8269–8827区间,总资产则在27899–27494之间波动,呈现资产基数回落态势。2018–2020:流动资产继续下降至7034–8004之间,总资产在27505–30775之间波动并在2020年达到新高30775,显示在资产结构层面存在再平衡与再扩张的并行。2021–2023:两项资产均呈现小幅回落态势,总资产从30775回落到28500附近,流动资产从8004回落到7212,呈现相对稳态的收缩趋势。
-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流动资产占比)分析
- 两项资产的占比在2005–2007阶段较高,约在34%–37%区间,随后在2008–2009显著回落至约25%左右,2010年再度回升至约34%,此后2011–2014维持在31%–34%的区间,2015年回落至约29%,2016–2017回升至约32%,2018–2020再度回落至约25%–26%,2021–2023维持在约25%左右。整体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呈现波动区间的趋势,核心区间大致在25%–34%之间,近年趋于较低水平(约25%),与总资产基数波动及流动性管理的可能调整相关。
- 数据洞见与潜在含义
- 1) 早期的强劲扩张(2005–2010)显示出资本性投资与运营资金需求的同步增长,可能伴随产能扩张、库存水平提升或应收账款规模扩大。2) 2010年后,资产基数进入阶段性调整,伴随波动性增加,可能反映资本结构优化、非核心资产处置、或市场需求波动带来的应收/存货变动。3) 流动资产的波动性显著高于总资产的水平,且近年不断回落至约25%左右的比重,提示在最近一个周期内,流动性缓冲相对缩小,或存货/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有所变化,需结合经营周期和行业周期进行解读。4) 总资产自2010年高点后长期处于波动区间,2020年达到新高后再次回落,表明公司在该阶段经历了阶段性扩张后进入再平衡阶段,资产结构的稳定性有所提升,但近期仍显现出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5) 由于仅给出资产端数据,无法直接评估流动性覆盖、偿债能力或资本结构的健康程度,需结合负债、现金流及利润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资产负债表:负债和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 负债合计 | 长期债务和短期借款 | 康宁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
---|---|---|---|---|
2023年12月31日 | 4,319) | 16,632) | 7,526) | 11,551) |
2022年12月31日 | 5,175) | 17,224) | 6,911) | 12,008) |
2021年12月31日 | 4,806) | 17,609) | 7,044) | 12,333) |
2020年12月31日 | 3,767) | 17,327) | 7,972) | 13,257) |
2019年12月31日 | 3,521) | 15,901) | 7,740) | 12,907) |
2018年12月31日 | 3,311) | 13,619) | 5,998) | 13,792) |
2017年12月31日 | 3,209) | 11,724) | 5,128) | 15,698) |
2016年12月31日 | 2,751) | 9,939) | 3,902) | 17,893) |
2015年12月31日 | 2,814) | 9,684) | 4,482) | 18,788) |
2014年12月31日 | 2,324) | 8,411) | 3,263) | 21,579) |
2013年12月31日 | 1,746) | 7,267) | 3,293) | 21,162) |
2012年12月31日 | 1,956) | 7,842) | 3,458) | 21,486) |
2011年12月31日 | 2,097) | 6,719) | 2,391) | 21,078) |
2010年12月31日 | 1,986) | 6,407) | 2,319) | 19,375) |
2009年12月31日 | 1,539) | 5,700) | 2,004) | 15,543) |
2008年12月31日 | 2,052) | 5,765) | 1,605) | 13,443) |
2007年12月31日 | 2,512) | 5,673) | 1,537) | 9,496) |
2006年12月31日 | 2,319) | 5,774) | 1,716) | 7,246) |
2005年12月31日 | 2,370) | 5,677) | 1,807) | 5,487)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 总体趋势概览
- 该数据序列覆盖 2005–2023 年的四项核心财务指标,呈现出彼此关联的演变趋势。总体而言,负债规模(包括流动负债和总负债)显著上升,长期债务在中期达到高位后进入波动区间;股东权益在早年快速扩张后自 2010 年起持续下降。流动负债在 2010s 末至 2020s 初期呈现较大波动,且在 2021–2022 年间达到较高水平,随后在 2023 年有所回落。总体杠杆水平在 2005 年到 2023 年间明显提升,尽管权益在后期下降,仍高于 2005 年水平。
- 流动负债的年度模式与趋势
- 流动负债从 2005 年的 2370 增至 2007 年的 2512,2009 年降至 1539 的低点,随后逐步回升并在 2014–2022 年间持续走高,2021 年至 2022 年达到较高水平(约 4806–5175),2023 年回落至 4319。就年内波动性而言,2009 年初期的下降与随后多年持续上升之间存在明显转折,显示在中长期内对短期资金需求的波动性较大。
- 负债合计的长期趋势
- 自 2005 年 5677 上升至 2021 年 17609,随后分别在 2022、2023 年回落至 17224 与 16632,形成了在高位的回落态势。期间的主要驱动包括 2013–2016 年间的快速扩张,以及 2020 年代初的再集中化。总趋势显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负债总额经历显著上升,2021 年达到顶峰后出现轻微回落。
- 长期债务与短期借款的波动
- 该项在 2005–2016 年间呈持续上升态势,达到高点 7972,随后进入 2017–2023 年的波动区间,2017–2018 年下降,2019–2020 年再次上升,2021–2022 年回落,2023 年略有回升。与初始水平相比,2023 年的水平显著提升,约相比 2005 年增长约 316%,反映出中期借款与长期负债的结构性提升。
- 股东权益趋势与结构性含义
- 股东权益合计在 2005–2010 年间经历快速扩张,2010 年达到高点 19375,随后在 2011–2014 年间略有回落并在 2015–2023 年间持续下降,2023 年降至 11551。尽管 2005–2023 年间净额仍呈提升态势,但后期的持续下降表明留存收益与资本支出结构可能经历了变化,与负债端的扩张形成对比。权益水平在 2010 年后相对负债端的增长速度存在背离,导致资本结构的杠杆水平在观察期内趋于提升,需结合利润分配、留存收益与潜在减记因素进行后续分析。
- 关键洞察与后续监测要点
- 1) 杠杆动态: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的比重变化在 2005–2023 年间显著,2023 年的负债合计/股东权益约为 1.44,相较 2005 年约 1.03,呈上升趋势。2) 短期与长期资本结构的互动:流动负债的波动与总负债的扩张并行,提示对短期资金需求存在阶段性压力。3) 权益承压信号:后期权益的持续下降可能指向留存收益下降、利润波动或股本运作的影响;需结合利润表及股本变动信息以判定原因。4) 风险与监测重点:在资产端数据缺失的条件下,难以完整评估流动性覆盖与偿债能力,建议在未来补充资产与现金流数据以计算关键比率并进行情景分析。
- 建议与后续分析方向
- 建议补充资产端数据(如总资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与存货等)以及利润表数据(利润、留存收益、分红等),以便计算并监控核心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留存收益比、资本回报率等)及进行周期性分析。现有数据揭示的趋势提示未来对现金流管理、融资成本与资本结构的持续关注必要,特别是在利率环境与市场融资条件变化时的敏感性。
现金流量表
截至12个月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 |
---|---|---|---|
2023年12月31日 | 2,005) | (1,000) | (883) |
2022年12月31日 | 2,615) | (1,355) | (1,649) |
2021年12月31日 | 3,412) | (1,419) | (2,452) |
2020年12月31日 | 2,180) | (1,310) | (729) |
2019年12月31日 | 2,031) | (1,891) | (47) |
2018年12月31日 | 2,919) | (2,887) | (1,995) |
2017年12月31日 | 2,004) | (1,710) | (1,624) |
2016年12月31日 | 2,521) | 3,662) | (5,306) |
2015年12月31日 | 2,809) | (685) | (2,603) |
2014年12月31日 | 4,709) | (962) | (2,586) |
2013年12月31日 | 2,787) | (1,004) | (2,063) |
2012年12月31日 | 3,206) | (2,628) | (115) |
2011年12月31日 | 3,189) | (2,056) | (980) |
2010年12月31日 | 3,835) | (1,769) | (2) |
2009年12月31日 | 2,077) | (1,370) | (15) |
2008年12月31日 | 2,128) | (1,699) | (798) |
2007年12月31日 | 2,077) | (561) | (539) |
2006年12月31日 | 1,803) | (2,181) | 180) |
2005年12月31日 | 1,939) | (1,712) | 147)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 总体趋势与结构性解读
- 三项现金流量在各年度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波动特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在初期2005–2009年维持在约1800–2100百万之间,2010年显著提升至3835百万,随后在2011–2013年回落至约2800–3200百万区间,并在2014年再度大幅攀升至4709百万,成为这一时期的最大点。之后至2020年前后,经营性现金净额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2015–2020多在2000–3000百万区间,2021年再度显著上升至3412百万,随后分别为2615百万(2022年)与2005百万(2023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多为负值,反映持续的资本性支出与投资活动为主的资金外流;但在2016年出现异常大额的正向现金净额3662百万,显示通过资产处置或投资出售获得了显著现金。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自2007年起多为负向趋势,且在2013–2016年出现大规模的负向波动(例如2013年-2063、2014年-2586、2015年-2603、2016年-5306),随后在2017年及以后维持相对持续的负值,直至2023年仍处于较高的负向水平(-883)。综合来看,经营现金流在若干年份表现出强韧性与波动性并存,投资活动以资本性支出为主导的资金净流出较为稳健,筹资活动则呈现持续的资金回收与净资金外流的并存态势,且在2016年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异常点。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OCF)的趋势与驱动因素
- OCF在2005到2010年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05年为1939百万,2006年降至1803百万,2007年为2077百万,2008年为2128百万,2009年为2077百万,2010年大幅跃升至3835百万,显示出经营现金流在该阶段获得显著改善。随后2011–2013年回落至约2787–3206百万区间,2014年再度显著攀升至4709百万,成为极端高点,随后2015年回落至2809百万,2016年再度回落至2521百万。2017年降至2004百万,2018年回升至2919百万,2019年为2031百万,2020年为2180百万,2021年再次显著提升至3412百万,随后2022年为2615百万,2023年为2005百万。总体上,OCF呈现两次显著高点(2010与2014)以及2021年的回升,其他年份则处于波动区间,表明经营性现金流的稳定性受收入结构、营运性资金变动及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大。若结合图景推断,2010与2014的高点可能与经营效率、应收应付账款周转及存货管理的改善有关,但缺乏进一步附注以确认具体驱动因素。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的趋势、异常点与含义
- 该项长期呈现现金净流出,反映持续的资本性支出与投资活动为资金净流出主因。2005–2015年的绝大多数年度均为负值,区间大致在-1712至-2628百万之间,显示持续的投资性现金外流。2012年达到较高的负值(-2628百万),2011年也处于较大负值区间 (-2056百万),显示出当期投资活动的强劲现金支出。2016年出现异常的正向现金净额3662百万,为单年数据中的显著异常,可能来自资产处置、出售投资等一次性事件。此后2017–2023年的投资活动现金净额再次转为负向,区间约-1310至-2887百万,其中2018年为-2887百万为较大负值,2016年的异常点与后续的持续负向流出共同体现出该项的波动性及对现金结构的敏感性。总体来看,长期投资性现金净流出占据主导地位,2016年的正向点则揭示一次性交易对当期现金结构的显著影响。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的趋势、结构性变化与潜在含义
- 筹资活动的现金净额在2005–2006年为正向的小额流入(147、180百万),随后在2007年起转为负向并在2008–2016年间经历多次大幅下滑,2007年-539、2008年-798、2009年-15、2010年-2,2011年-980、2012年-115,2013年-2063、2014年-2586、2015年-2603、2016年-5306,显示出长期且显著的资金外流压力,可能与债务偿还、股本回购、或其他资本结构调整活动有关。2017年-2019年继续保持负向趋势并在2020年小幅改善为-729,2021年再次显著负向(-2452),2022年-1649,2023年-883。整体来看,筹资活动呈现持续的资金回收/净偿债倾向,大额负向在2013–2016及2021年尤为突出,反映出在多年的资金结构优化或股本/债务安排方面的强力动作。需要结合利润水平、契约约束、再融资条件及股东回报政策等因素,对其影响进行综合评估以判断现金余额的可持续性。
- 综合洞察与潜在管理含义
- 综合三项现金流的走向,呈现出以下要点:一是经营性现金流在多年的波动中展现出相对韧性,尤其在2010、2014两次显著高点以及2021年的回升,暗示盈利质量与工作资本管理在不同周期的变化对现金流具显著影响;二是投资活动以持续的资本性支出为主,2016年的异常正向点表明存在一次性处置/出售资产的机会对短期现金流产生了明显影响,长期来看仍以外流为主;三是筹资活动在多数年份呈现净现金外流,且在2013–2016、2021年等多期出现大幅度负值,显示出资金结构优化或债务/股本安排的强力调整。这种组合意味着现金流的健康状况在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经营性现金流并未始终完全覆盖投资性资金需求和筹资性资金回收的综合需求,需结合利润、应收账款周转、存货水平、资本开支计划、债务期限结构及股东回报策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为提高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应关注以下要点:持续性经营现金流的稳定性、资产业务处置或投资出售对短期现金的贡献、以及筹资活动对现金余额的净影响与其背后的资金来源结构。若未来年度存在显著的非经常性项,则需在分析时对其进行剥离,以更清晰地评估核心经营能力与长期资本管理的健康程度。
每股数据
截至12个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释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23年12月31日 | 0.69 | 0.68 | 1.12 |
2022年12月31日 | 1.56 | 1.54 | 1.08 |
2021年12月31日 | 1.30 | 1.28 | 0.96 |
2020年12月31日 | 0.54 | 0.54 | 0.88 |
2019年12月31日 | 1.11 | 1.07 | 0.80 |
2018年12月31日 | 1.19 | 1.13 | 0.72 |
2017年12月31日 | -0.66 | -0.66 | 0.62 |
2016年12月31日 | 3.53 | 3.23 | 0.54 |
2015年12月31日 | 1.02 | 1.00 | 0.36 |
2014年12月31日 | 1.82 | 1.73 | 0.52 |
2013年12月31日 | 1.35 | 1.34 | 0.39 |
2012年12月31日 | 1.16 | 1.15 | 0.32 |
2011年12月31日 | 1.80 | 1.77 | 0.23 |
2010年12月31日 | 2.28 | 2.25 | 0.20 |
2009年12月31日 | 1.30 | 1.28 | 0.20 |
2008年12月31日 | 3.37 | 3.32 | 0.20 |
2007年12月31日 | 1.37 | 1.34 | 0.10 |
2006年12月31日 | 1.20 | 1.16 | 0.00 |
2005年12月31日 | 0.40 | 0.38 | 0.00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1, 2, 3 根据拆分和股票股息调整的数据。
- 总体趋势与观察
- 对三项指标的观察显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在若干年份出现显著波动,且存在两次明显的高点与一次显著的负值。股息数据自2007年开始出现并逐步提升,在2014年后经历轻微回落,随后进入连续上升期,至2023年达到较高水平。整体而言,利润指标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提升趋势的特征,而股息则呈现长期向上的趋势,显示对现金回报的持续性偏好。若以峰值与低谷区间划分,可将2007-2008、2010-2014、2016与2017、以及2018-2023等阶段作为关键阶段。
- 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PS)趋势分析
- 该主体在前期(2005-2008)出现快速上升,2008年达到高点3.37,体现较高的盈利水准及潜在一次性收益或非经常项的影响。随后2009-2012出现波动并回落至约1.3-2.28区间,2010年曾回升至2.28,2011年1.8,显示利润水平在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仍存在波动。2013-2014年再次回升到1.35-1.82之间。2015年回落至约1.02,随后2016年显著升至3.53,显示强劲盈利驱动或非经常性因素推动。2017年出现负值-0.66,表明当年存在重大经营或会计因素导致EPS为负。此后2018-2020年回到1.11-1.3的区间波动,2021年回升至1.3,2022年1.56,2023年0.69,整体呈现回稳但低于2008-2009年及2016年的高点水平的特征。总体而言,该指标呈现周期性高低波动,但在2016年的高点和2017年的负值之间,波动幅度显著,说明盈利质量及驱动因素存在阶段性结构性变化。
- 稀释每股收益(Diluted EPS)趋势分析
- 与基本EPS呈现高度一致的轨迹。2008年达到高点3.32,随后2010-2014之间回落并波动,2016年再度达到高点3.23,显示在控制摊薄后仍能实现较高盈利能力。2017年同样出现-0.66的负值,反映对偿付能力或产生重大一次性损益的冲击。随后2018-2023年在1.13-1.54之间波动,2023年降至0.68。整体趋势与基本EPS高度同步,且负值年份与高点对应关系一致,提示两项指标对核心经营利润与非经常性事项的敏感性较高,且摊薄效应在异常年份对结果的影响显著。
- 每股股息(Dividend per share)趋势分析
- 股息数据自2007年开始,初期水平较低(2007年0.1美元,2008-2014年逐步提升至0.52美元),并在2015年出现明显回落至0.36美元,但2016年起重新上升并持续增长,至2023年达到1.12美元,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整体趋势显示,虽然短期内股息存在波动,但长期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反映出对股东回报的系统性增强和现金分配策略的持续改进。需要注意的是,早期(2005-2006)缺失数据限制了对股息起始水平及早期趋势的完整比较,但自2007年后趋势清晰。
- 洞见与潜在解读
- 综合三项指标,若以盈利可持续性与回报能力为分析核心,则在高点年份(2008、2016)呈现较强的盈利驱动与可分配现金增加,股息的持续上升与盈利高点并行,显示该主体在盈利波动中仍然保持对股东回报的承诺。2017年的EPS负值提示潜在的一次性损益、资产减值或市场环境恶化对利润的重大冲击,需要结合管理层披露及非经常性项来区分常态经营波动与特殊事项对结果的影响。2018-2023年的数据体现出利润水平的逐步修复与稳定,但EPS水平相较于历史高点仍显温和,表明盈利质量或成本结构可能处于调整阶段。股息路径在2015年的短暂下降之后持续上升,支持一个以现金回报为核心的长期资本分配策略,但其与EPS的波动关系也提示在极端年份之间的回报政策需要兼顾现金流的稳健性与未来投资的资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