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表
截至12个月 | 销售和其他营业收入 | 归属于埃克森美孚的净收益(亏损) |
---|---|---|
2024年12月31日 | 339,247) | 33,680) |
2023年12月31日 | 334,697) | 36,010) |
2022年12月31日 | 398,675) | 55,740) |
2021年12月31日 | 276,692) | 23,040) |
2020年12月31日 | 178,574) | (22,440) |
2019年12月31日 | 255,583) | 14,340) |
2018年12月31日 | 279,332) | 20,840) |
2017年12月31日 | 237,162) | 19,710) |
2016年12月31日 | 218,608) | 7,840) |
2015年12月31日 | 259,488) | 16,150) |
2014年12月31日 | 394,105) | 32,520) |
2013年12月31日 | 420,836) | 32,580) |
2012年12月31日 | 453,123) | 44,880) |
2011年12月31日 | 467,029) | 41,060) |
2010年12月31日 | 370,125) | 30,460) |
2009年12月31日 | 301,500) | 19,280) |
2008年12月31日 | 459,579) | 45,220) |
2007年12月31日 | 390,328) | 40,610) |
2006年12月31日 | 365,467) | 39,500) |
2005年12月31日 | 358,955) | 36,130)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 趋势总览
- 本期数据包含两项核心财务指标:销售和其他营业收入,以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亏损)。收入在观察期内呈显著周期性波动,2005年至2008年持续上升,2009年出现明显下滑,2010年至2011年再度回升并在2011年达到高位,随后进入波动区间并在2015–2016年维持低位,之后逐步回升并在2021年和2022年再度显著上行,2023–2024年维持在较高水平区间。净收益则显示更强的波动性,2019年首次出现单年的亏损,2021年显著反弹后在2022–2023年回落,数据缺口显示2024年的净收益尚未披露。总体看,盈利能力对市场价格、成本结构及潜在资产减值等因素高度敏感,且收入水平的变化并不始终与净利润的波动完全对齐。
- 收入趋势的详细观察
- - 2005–2008:收入从358,955增至459,579,呈现稳健的上升态势,可能反映市场需求旺盛与业务规模扩张。- 2009:收入降至301,500,显现宏观周期与行业波动的冲击。- 2010–2011:回升至370,125,2011年达到467,029的高位,显示在价格环境改善与运营支撑下的强劲收入水平。- 2012–2016:经历波动并持续下行,2012年降至453,123,2015年降至259,488,2016年降至218,608,揭示中期内价格波动与成本结构对收入的压制。- 2017–2019:收入分别为237,162、279,332、255,583,呈现阶段性反弹后再度回落的模式。- 2020–2024:2020年降至178,574,随后2021年回升至276,692,2022年再度大幅提升至398,675,2023年回落至334,697,2024年小幅回升至339,247,显示出疫情后需求与价格环境的恢复波动,长期趋势仍受周期性因素影响。
- 净收益趋势的详细观察
- - 2005–2008:净收益从36,130增至45,220,盈利水平处于较高区间,呈现稳健的经营盈利能力。- 2009–2012:净收益先下后回升,2009年降至19,280,2010年回升至30,460,2011年到41060,2012年达到44,880,显示对价格波动较高的敏感性。- 2013–2016:利润波动明显,2013年为32,580,2014年为32,520,2015年降至16,150,2016年降至7,840,利润水平显著受压且净利率明显下降。- 2017–2018:净收益回升至19,710与20,840,改善但未达到2008年前后的水平。- 2019:出现单年亏损,净亏损额为-22,440,反映可能存在大额减值或非经营性损失等冲击。- 2020–2023:亏损后的复苏明显,2020年为23,040,2021年显著回升至55,740,2022年回落至36,010,2023年再降至33,680,2024年缺失数据。- 结论性观察:净利润波动剧烈,且受价格周期、成本变动与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显著,2021年的高点显示在有利价格环境下盈利能力可迅速提升,而2019年的亏损则凸显了潜在的非经营性冲击对盈利的冲击程度。
- 盈利能力与结构洞察
- - 从净利润与收入的关系看,2005–2008及2011–2012期间净利率多处于约6%–10%的区间,与收入水平的高低存在一定关联。- 2015–2016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尽管收入在高位水平附近,表明成本压力、商品价格波动以及潜在的减值对盈利能力造成显著冲击。- 2019年的亏损凸显了对价格波动、资产减值等非经营性因素的脆弱性,2021年的利润攀升则与有利的价格环境和行业周期相关。- 2022–2023年的净利润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收入回升趋势仍表明收入端的改善未必即时转化为利润端的同步提升,成本结构和外部价格的持续波动依然是关键压力点。
- 关键时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 - 宏观周期对收入与净利润的影响显著。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代初及中期的价格波动,以及2020年的疫情冲击都对收入与盈利能力产生明确影响。- 2021年的显著回升与2022年的高收入水平,反映出有利的价格环境与行业供需格局对盈利能力的正向推动。- 数据缺口(2024年净收益未披露)提示在综合趋势判断时需留意披露口径变化或暂时性数据缺失对对比分析的影响。
- 结论与管理观察
- 综合分析表明,年度经营性收入具有明显周期性与波动性,盈利能力对价格周期、成本结构及潜在资产减值等因素高度敏感。2019年的亏损凸显了潜在的非经营性冲击对净利润的影响,2021年的高点则显示在有利价格环境下利润可实现显著跃升。2022至2023年的利润水平提示,在收入相对坚挺的背景下,利润易受成本及价格波动的持续影响,应重点关注成本控制、资产减值风险以及价格风险管理。未来分析需结合外部价格变量、产量与资本支出对收入与利润的传导,以及对2024年及后续年度净收益数据的更新以完成完整的对比与趋势判断。
资产负债表:资产
流动资产 | 总资产 | |
---|---|---|
2024年12月31日 | 91,990) | 453,475) |
2023年12月31日 | 96,609) | 376,317) |
2022年12月31日 | 97,631) | 369,067) |
2021年12月31日 | 59,154) | 338,923) |
2020年12月31日 | 44,893) | 332,750) |
2019年12月31日 | 50,052) | 362,597) |
2018年12月31日 | 47,973) | 346,196) |
2017年12月31日 | 47,134) | 348,691) |
2016年12月31日 | 41,416) | 330,314) |
2015年12月31日 | 42,623) | 336,758) |
2014年12月31日 | 52,910) | 349,493) |
2013年12月31日 | 59,308) | 346,808) |
2012年12月31日 | 64,460) | 333,795) |
2011年12月31日 | 72,963) | 331,052) |
2010年12月31日 | 58,984) | 302,510) |
2009年12月31日 | 55,235) | 233,323) |
2008年12月31日 | 72,266) | 228,052) |
2007年12月31日 | 85,963) | 242,082) |
2006年12月31日 | 75,777) | 219,015) |
2005年12月31日 | 73,342) | 208,335)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基于提供的两项资产数据(单位:百万),对2005年至2024年的流动资产与总资产进行趋势分析,聚焦结构性变化、周期性波动及潜在的流动性与资金配置信号,不在文中对具体经营情况作出推断。
- 流动资产趋势
- 总体呈现阶段性波动。2005年至2007年间,流动资产由73,342增至85,963,呈小幅上升;2008年至2009年出现显著回落,降至55,235;2010年略有回升至58,984,2011年再次上行至72,963,随后在2012年至2016年持续回落,2016年降至41,416,创近年低位。2017至2019年略有回升至50,052;2020年再度回落至44,893。2021年起明显走强,达到59,154,并在2022年大幅上升至97,631,为全周期内最高点;2023年略降至96,609,2024年再降至91,990。就相对总资产的占比而言,2005-2016年间其占比从约35%回落至约12.5%上下,2017-2019年回升至约14%,2022-2023年显著上升至约26%,2024年回落至约20%。
- 总资产趋势
- 总资产呈现明显的长期上升趋势。2005-2007期间从208,335增至242,082,2008-2009略有回落至233,323。2010年进入快速扩张阶段,跃升至302,510,随后2011-2014维持在约331,052-349,493之间,2015-2016略有回落至330,314。2017-2019再度上升,分别达到348,691、346,196与362,597。2020年出现显著下降,降至332,750,2021年小幅回升至338,923,2022-2023持续走高,分别为369,067与376,317。2024年出现大幅跃升,达到453,475,较2023年增幅显著(约77,158),显示非流动资产或资本性投入等因素对资产规模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整体而言,资产基数在2020年前后经历波动,但2022-2024年呈加速扩张态势,且单年增量在2024年达到新高。
- 综合洞察
- 在2022-2023年间,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显著上升,显示流动性水平提升和短期资金周转能力增强;但2024年总资产的快速扩大使该比重回落至约20%,提示非流动资产扩张对资产结构的主导地位有所上升。总体来看,资产规模在2020年代后期呈现显著扩大趋势,尤其2024年的跃升,可能与资本性投入、资产重估或重大资产配置调整相关;同时,缺乏负债与现金流数据,无法单凭资产端变动对偿债能力、流动性充裕程度做出完整判断。因此,后续需要结合负债结构、运营现金流及应收应付周转等信息,进行更全面的资负结构与资金配置评估。
资产负债表:负债和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 负债合计 | 票据、应付贷款和长期债务 | 埃克森美孚总股本 | |
---|---|---|---|---|
2024年12月31日 | 70,307) | 182,869) | 41,710) | 263,705) |
2023年12月31日 | 65,316) | 163,779) | 41,573) | 204,802) |
2022年12月31日 | 69,045) | 166,594) | 41,193) | 195,049) |
2021年12月31日 | 56,643) | 163,240) | 47,704) | 168,577) |
2020年12月31日 | 56,363) | 168,620) | 67,640) | 157,150) |
2019年12月31日 | 63,989) | 163,659) | 46,920) | 191,650) |
2018年12月31日 | 57,138) | 147,668) | 37,796) | 191,794) |
2017年12月31日 | 57,771) | 154,191) | 42,336) | 187,688) |
2016年12月31日 | 47,638) | 156,484) | 42,762) | 167,325) |
2015年12月31日 | 53,976) | 159,948) | 38,687) | 170,811) |
2014年12月31日 | 64,633) | 168,429) | 29,121) | 174,399) |
2013年12月31日 | 71,724) | 166,313) | 22,699) | 174,003) |
2012年12月31日 | 64,139) | 162,135) | 11,581) | 165,863) |
2011年12月31日 | 77,505) | 170,308) | 17,033) | 154,396) |
2010年12月31日 | 62,633) | 149,831) | 15,014) | 146,839) |
2009年12月31日 | 52,061) | 117,931) | 9,605) | 110,569) |
2008年12月31日 | 49,100) | 115,087) | 9,425) | 112,965) |
2007年12月31日 | 58,312) | 120,320) | 9,566) | 121,762) |
2006年12月31日 | 48,817) | 105,171) | 8,347) | 113,844) |
2005年12月31日 | 46,307) | 97,149) | 7,991) | 111,186)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本次分析关注三项负债及一项权益的年度变化序列,覆盖 2005 年至 2024 年的公开数据。通过对比各项之间的相对变动,揭示资本结构的演化、流动性配置的波动以及潜在的融资活动信号。以下对各指标的观察在不涉及具体公司名称的前提下进行陈述。
- 流动负债的趋势与波动
- 该项在初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从 2005 年的约 46307 增至 2011 年的约 77505,显示出短期负债水平在此期间上行并可能与短期流动性需求的增加相关。随后在 2012 年至 2016 年间出现显著回落,水平降至约 47638,显示短期负债占用能力或经营性现金管理的变化。2017 年后再次回升,至 2019 年前后的约 63989,随后 2020 年至 2024 年维持在约 56,000–70,000 区间,呈现出较高但波动的水平。总体看,流动负债在周期内呈现先扩张、后回落再回升的波动模式,与经营周期及短期融资需求相互作用的影响明显。
- 负债合计的结构变化与趋势
- 总负债在 2005 年至 2011 年间显著上升,从约 97,149 增至 170,308,体现出总体融资规模的扩大与资产扩张的伴随负债增加。此后进入 2012–2016 年的调整期,负债水平回落至约 156,484,随后 2017–2019 年再度回升至约 168,620。2020 年至 2022 年间略有波动后,2023 年出现明显重新抬升至约 182,869,显示融资活动在近年再度增多。由于 2024 年数据尚缺,无法给出更完整的趋势终点,但截至 2023 年,该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接近历史高位区间,表明资本结构在该阶段经历了再平衡的过程。
- 票据、应付贷款和长期债务的波动特征
- 该项在 2005–2011 年间持续上升,至 2011 年达到约 17,033,随后 2012 年回落至 11,581;2013–2016 又显著上升,至 42,762,2017–2018 出现回落至 37,796;2019 年再度上升至 46,920,2020 年出现明显的结构性跃升,达到约 67,640,成为观察期内的一个明显高点,之后在 2021–2024 年回落至约 41,000–41,700 区间。此序列的极端波动(尤其 2020 年的跃升)指示了对长期及短期负债进行的再融资与资本结构调整可能在该期显著增强。
- 股本(权益)的演化及资本结构的变动
- 权益在初期呈现波动但总体呈上升态势,2005–2009 年间从约 111,186 增至 112,965;随后在 2010–2014 年迅速上升,达到约 174,399 的高点,显示出股东权益的强劲积累。2015–2016 年小幅回落至约 167,325;随后 2017–2019 年持续上升至约 191,650。2020 年出现显著回落,降至约 157,150,之后 2021–2024 年持续回升,2022 年达到约 195,049、2023 年约 204,802,2024 年跃升至约 263,705,呈现出长期资本扩张与显著股本增发或留存收益增加的信号。综合来看,权益水平在大多数时期领先于负债总额,但在 2020 年出现短暂的结构性变化,随后持续显著上升,构成最近阶段资本结构的显著变化特征。
- 综合洞察与潜在风险
- 总体观察显示,资本结构在分析期内经历了周期性波动与再平衡:早期负债及流动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随后进入较长的调整期,2019年后再度回升。2020 年的票据与负债项出现显著跃升,随后在2021–2024 年阶段性回落至相对稳定的水平区间,显示出对融资需求的短期集中与后续的再调整。权益部分在2010年代持续扩张,2020 年遭遇短暂回落后快速反弹并在 2024 年实现显著扩大,提示在最近期内资本基础的强健性得到显化。若以资本结构的稳健性作为评估基准,需关注在未来若干年内负债水平若再度上行而权益增长速度放缓,可能对偿债能力与现金流压力产生影响;反之,若权益持续扩张且债务增速受控,则表明资本结构正在向更为稳健的方向优化。此外,2020 年的极端债务波动提醒需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对短期与长期融资成本及可获得性可能产生的冲击。
现金流量表
截至12个月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 投资活动中使用的现金净额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 |
---|---|---|---|
2024年12月31日 | 55,022) | (19,938) | (42,789) |
2023年12月31日 | 55,369) | (19,274) | (34,297) |
2022年12月31日 | 76,797) | (14,742) | (39,114) |
2021年12月31日 | 48,129) | (10,235) | (35,423) |
2020年12月31日 | 14,668) | (18,459) | 5,285) |
2019年12月31日 | 29,716) | (23,084) | (6,618) |
2018年12月31日 | 36,014) | (16,446) | (19,446) |
2017年12月31日 | 30,066) | (15,730) | (15,130) |
2016年12月31日 | 22,082) | (12,403) | (9,293) |
2015年12月31日 | 30,344) | (23,824) | (7,037) |
2014年12月31日 | 45,116) | (26,975) | (17,888) |
2013年12月31日 | 44,914) | (34,201) | (15,476) |
2012年12月31日 | 56,170) | (25,601) | (33,868) |
2011年12月31日 | 55,345) | (22,165) | (28,256) |
2010年12月31日 | 48,413) | (24,204) | (26,924) |
2009年12月31日 | 28,438) | (22,419) | (27,283) |
2008年12月31日 | 59,725) | (15,499) | (44,027) |
2007年12月31日 | 52,002) | (9,728) | (38,345) |
2006年12月31日 | 49,286) | (14,230) | (36,210) |
2005年12月31日 | 48,138) | (10,270) | (26,941)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以下为对所提供年度现金流量数据的内部分析,聚焦三项现金流活动的长期趋势、波动区间及潜在含义。分析以年为单位,区间覆盖2005年至2024年,单位为百万。数据存在缺失时以可用数据判断趋势,结论基于可观测的模式与历史周期性特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 在前期(2005-2008 年)呈现持续上升态势,2005年约为48138,2008年达到约59725,显示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波动性较低且有较强的现金生成能力。2009年出现显著下滑,降至约28438,受全球金融危机及相关经济环境冲击的影响,经营性现金流承压。2010-2012年回升并维持在约4.8万至5.6万之间,显示经营活动在宏观环境好转后快速恢复。随后2013-2016年出现回落,分别约为44914、45116、30344、22082,反映出外部市场波动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对经营现金的压力增大。2017-2019年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017、2018、2019年分别约为29716、36014、29716,显示波动性仍然存在。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大幅降至约14668,随后2021年迅速反弹至约48129,2022年再创历史高点,约76797,2023年和2024年回落至约55369和55022。综合来看,经营现金流具有显著周期性波动,疫情及市场周期对其影响尤为突出,且在2021-2022年经历了明显的量级放大后,趋于回稳但仍高于2010年前的水平区间。
- 投资活动中使用的现金净额
- 该项长期为负,且波动幅度较大,显示持续的大额资本支出与投资活动。2005-2008年负向区间约-10k到-16k,2009年至2012年扩大至约-22k至-25k,2013年达到峰值约-34k,随后2014-2016年仍处于-12k至-26k的区间,2017-2019年逐步回落至约-6k至-23k。2020年受疫情影响,负向略为收敛至约-18k,2021年进一步收缩至约-10k,2022-2024年再度回到约-14k至-20k区间。总体看,投资活动现金净额的方向始终为负,且在2013年前后达到相对高点,后续逐步降温但仍保持资本性支出属性,疫情期间虽有一定缓解,但并未发生根本性结构性转变,反映出资本支出在较长时期内维持高水平的投资安排。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
- 该项在2005-2008年持续呈现净现金净流出,区间约-26k至-44k之间,2010-2012年维持大额净流出(约-27k至-34k),表明融资活动对现金的净贡献为外部资金的净流出,可能与股利分红、债务偿还、资本结构调整等因素相关。2013-2019年继续保持较高的净流出水平,2013约-15k,2014约-17.9k,2015约-7k,2016约-9k,2017约-15k,2018约-19k,2019约-6.6k,呈现出较为分散且总体偏向负向的特征。2020年出现罕见的净融资正向,约+5.3k,显示在疫情冲击下通过发行债务或股权等方式获得净现金注入以提高流动性。此后2021-2024年再度转为净流出,2011-2012年后再度显著扩大至约-35k至-42k之间,2024年约-42.8k,反映在较长周期内持续性地通过外部融资或权益工具来支持现金需求,且在2020年的正向使得融资结构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后,又回归长期净流出态势。
- 综合洞察
- 三项现金流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耦合关系。经营活动现金净额长期为正且具备较高的波动性,通常在宏观周期改善阶段显著提升,在危机或衰退期则承压。投资活动现金净额持续为负,反映出持续的资本支出与资产投资,是现金流结构中的主导负向项之一;2013年达到投资支出最集中的阶段,随后虽有所回落,但长期仍保持负向特征,显示资本投资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主动性。筹资活动方面,长期呈现净流出,表明外部资金主要被用来支撑经营与投资活动,股利分配或债务偿还等因素共同推动资金外流。2020年出现的融资正向,揭示在危机时点通过增加外部融资以增强 liquidity 的策略性调整,随后又回归净流出格局,反映出在疫情后期对负债与资金成本的再平衡。2022年的经营现金流达到历史高位,可能与价格/运营效率改善、现金收现及应收款项管理改善等因素相关,随后2023-2024年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区间,显示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与边际改善的迹象。总体而言,经营现金流是现金流量结构的核心驱动,投资与筹资活动则呈现出周期性与结构性特征,二者对经营现金流的波动具有放大效应但总体仍围绕经营现金流进行资金配置与调度。这提示管理层未来在资本配置方面应持续关注经营改善驱动、资本开支节奏与融资成本的协同优化,以提升对宏观周期波动的抵御能力。
每股数据
截至12个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释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24年12月31日 | 7.84 | 7.84 | 3.84 |
2023年12月31日 | 8.89 | 8.89 | 3.68 |
2022年12月31日 | 13.26 | 13.26 | 3.55 |
2021年12月31日 | 5.39 | 5.39 | 3.49 |
2020年12月31日 | -5.25 | -5.25 | 3.48 |
2019年12月31日 | 3.36 | 3.36 | 3.43 |
2018年12月31日 | 4.88 | 4.88 | 3.23 |
2017年12月31日 | 4.63 | 4.63 | 3.06 |
2016年12月31日 | 1.88 | 1.88 | 2.98 |
2015年12月31日 | 3.85 | 3.85 | 2.88 |
2014年12月31日 | 7.60 | 7.60 | 2.70 |
2013年12月31日 | 7.37 | 7.37 | 2.46 |
2012年12月31日 | 9.70 | 9.70 | 2.18 |
2011年12月31日 | 8.43 | 8.42 | 1.85 |
2010年12月31日 | 6.24 | 6.22 | 1.74 |
2009年12月31日 | 3.99 | 3.98 | 1.66 |
2008年12月31日 | 8.78 | 8.69 | 1.55 |
2007年12月31日 | 7.36 | 7.28 | 1.37 |
2006年12月31日 | 6.68 | 6.62 | 1.28 |
2005年12月31日 | 5.76 | 5.71 | 1.14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1, 2, 3 根据拆分和股票股息调整的数据。
以下分析基于给定年度数据,聚焦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与每股股息等关键指标在2005-2024年的表现。数据呈现出若干可观察的模式与洞察,结合行业周期性特征进行解读。
- 总体要点
- 各项数据均以美元计,序列完整且未出现缺失值。基本与稀释EPS在所有年份完全一致,未观察到股本稀释对单位净收益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在该数据区间内,未体现出显著的股本变化导致的EPS差异。每股股息呈持续递增趋势,显示出相对稳健的对股东回报策略。)
- EPS 的长期趋势与阶段性波动
- 在2005-2008年间,EPS呈现上升态势,2008年达到8.78,随后2009年因宏观周期性冲击降至3.99,2010-2012年再次回升并于2012年达到9.7的高位,体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此后2013-2016年间EPS持续走低,2016年降至1.88,显示盈利承压。2017年再度显著回升至4.63,2018-2019年维持在3.36-4.88之间波动。2020年出现负值-5.25,反映极端市场冲击对当年盈利的放大效应。2021年回升至5.39,2022年跃升至13.26的显著高点,随后2023年与2024年分别为8.89与7.84,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有所回落。
- 稀释与基本EPS的关系
- 两者数值完全一致,且同向变动,未出现因股本变动导致的差异。这表明在数据区间内,尚未体现出显著的股本稀释或回购等因素对单位净收益的影响。未来若出现大量新股发行、回购或其他资本结构调整,可能出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化表现。
- 每股股息的趋势与特征
- 每股股息自2005年1.14美元起,持续以稳健的步伐增长至2024年的3.84美元,呈现较为稳定的上升轨迹。年度增速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对股东回报的贡献呈现持续、可预期的提升特征,且上涨幅度相对EPS的波动性更为平滑,体现出较稳健的长期股息政策。
- 关键洞察与潜在关注点
- 1) 数据揭示对周期性行业的典型暴露:2008-2009与2020年的显著下行,以及2022年的异常高点,可能与宏观环境和行业价格周期高度相关。 2) 股息的持续增长与EPS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表明公司倾向于在较宽的利润波动区间内维持向股东的现金回报,提供一定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3) 2020年的负EPS显示极端事件对单年度盈利的放大效应,提示对极端情景的盈利与现金流管理的必要性。 4) 2022年的EPS显著提升可能推动更高的股息回报水平,但随后的2023-2024年回落提醒需要关注盈利持续性与资本配置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