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用户专区
免费试用
本周免费提供ConocoPhillips页面:
数据隐藏在后面: 。
这是一次性付款。没有自动续订。
我们接受:
损益表
截至12个月 | 销售和其他营业收入 | 归属于康菲石油公司的净利润(亏损) |
---|---|---|
2024年12月31日 | ||
2023年12月31日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 销售和其他营业收入(单位:以百万计,时间序列:2005年12月31日 至 2024年12月31日)
-
该项指标在整个时期内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呈现若干阶段性的高低峰。初期(2005–2007年)呈现温和增长态势,2007年之后在2008年达到显著高点,随后在2009年迅速大幅回落,进入较为波动的中后期阶段。
具体观察到,2008年达到历史性高点约为240,842,与前一年的水平相比有显著上行;但同年后续年份出现快速大幅下滑,2009年降至约149,341,之后在2010–2011年间再次回升至约244,813的水平,显示出对外部价格与市场需求的高度敏感性。
进入2012年后,收入水平大幅回落,2012年至2016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约57,967,2013年约54,413,2014年约52,524,2015年降至约29,564,2016年降至约23,693,显示出持续的低位区间与结构性压力。
2017年至2019年略有回升,2017年约29,106,2018年约36,417,2019年约32,567;2020年再次显著下滑至约18,784,随后在2021年出现强劲反弹至约45,828,2022年达到约78,494的较高水平,2023年与2024年回落至约56,141和约54,745。
总体而言,收入水平受宏观能源价格、需求周期及行业供给端波动影响显著,呈现多次大幅跳跃与阶段性低位的特征,且2021–2022年呈现较强的复苏势头,但2023–2024年再次回落,显示出较高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 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亏损,单位:以百万计,时间序列:2005年12月31日 至 2024年12月31日)
-
净利润波动性明显且呈周期性轮动的特征。早期(2005–2007年)保持正向利润,2008年出现剧烈亏损,随后在2009–2011年间回升并维持在正向区间,显示出与收入波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一致的关系。
2008年净利润大幅转为负值,金额约为-16,998;该年即使收入在同年达到较高水平,利润却因重大损失性项目、减值或非经营性项的影响而承压。2009–2011年净利润回升,分别约为4,858、11,358、12,436,呈现盈利能力的快速修复趋势。
2012–2014年净利润再次维持正值,分别约8,428、9,156、6,869,但2015年至2017年转为负值,分别约-4,428、-3,615、-855,显示出在收入水平波动较大、成本与非经营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盈利能力削弱。
2018–2019年净利润回升,约为6,257和7,189;2020年再次转为亏损,约-2,701,反映出疫情及相关行业冲击对利润的负面影响。2021年起出现显著改善,净利润约8,079,2022年达到最高水平约18,680;随后2023年约10,957、2024年约9,245,利润水平回落至较高但低于2022年的区间。
总体来看,净利润呈现较强的周期性与波动性,与宏观价格环境、行业周期、减值及一次性事项密切相关。即使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年份,利润也可能因成本结构或非经营性事项而承压;反之,收入回落时利润也可能在成本控制与价格改善的共同作用下转为正向。2020年疫情的冲击尤为明显,2021–2022年的利润复苏则显示出对价格周期的高敏感性与潜在的盈利弹性。
资产负债表:资产
流动资产 | 总资产 | |
---|---|---|
2024年12月31日 | ||
2023年12月31日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在所给时序数据中,流动资产与总资产均呈现显著波动。总体趋势显示出早期的扩张与中期的持续下探,随后在2021年以后出现明显回暖的阶段性特征。流动资产的波动较大,但在2020年代总体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附近;总资产则经历更为明显的下降-再上升周期,2021-2024年间回到较高水平,但尚未恢复至2007年前的峰值水平。以下对趋势及其潜在含义进行分项分析。
- 流动资产趋势与结构特征
- 流动资产在2005-2009年间呈现小幅波动后,于2010年显著上升,达到约34,660(单位:百万)的高点;随后2011-2014年持续回落,至2014年约15,068;2015-2016年进一步大幅下降,最低约8,609-8,789;2017-2019年出现回升,介于16,512-16,913之间;2020年再次下探至约12,066,随后在2021-2024年间回升并波动,2024年约15,647。若以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相对比重衡量,2010年及2017-2019年出现相对较高的水平(约21%-24%区间),2015-2016年及2023年左右则降至约9%-15%的区间,显示流动性水平在不同年份存在明显波动。总体看,流动资产呈现“阶段性放大-随后显著回落-再度回升并波动”的模式。
- 总资产趋势与结构特征
- 总资产在2005-2007年间显著上升,2007年达到高点177,757;随后在2008年及2012年前后经历大幅下跌,至2012年降至117,144,随后2013-2014年维持在116,539-118,057之间;2015-2016年继续下降,2015年为97,484,2016年为89,772;2017-2020年持续下探,2020年降至62,618;2021-2024年出现显著回升,2021年为90,661,2022年为93,829,2023年为95,924,2024年跃升至122,780。总体呈现出一个长期下探后的阶段性复苏趋势,回升阶段虽显著,但尚未回到2007年前的历史高点,说明资产基数在2021-2024年间发生了重要结构性调整。
- 数据洞见与潜在含义
- 两组数据的对比揭示了资产结构的明显变化与流动性波动的相互关系。早期阶段资产基数相对较高,但流动资产的相对比重并未同步大幅扩张,导致若干年份的流动性水平处于较低区间。2010年及2017-2019年出现的相对较高流动性,可能与当期的经营性现金管理与短期资金调度有关;而2015-2016年及2023年左右的低流动性比重,可能指向通过资产处置、资本结构调整等方式进行的资源配置优化。总资产在2021-2024年明显回升,显示资本扩张、资产组合调整或潜在的投资活动带来基数性提升;但流动资产的增速未与总资产的回升完全同步,指向在回升阶段资产结构的再平衡,可能偏向非流动性资产的增值或变现能力的提升。综合来看,数据揭示了资产总量的周期性波动与现金/流动性管理之间的显著互动,提示在资产配置与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阶段性策略调整的迹象。
资产负债表:负债和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 负债合计 | 总债务 | 普通股股东权益 | |
---|---|---|---|---|
2024年12月31日 | ||||
2023年12月31日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以下分析基于给定单位为百万元的年度披露数据,聚焦趋势、波动与潜在含义,按科目分组呈现,旨在揭示数据中的模式与洞见。
- 流动负债
- 在2005年至2011年之间,流动负债从约21,359增至约28,068,呈上升态势,体现短期负债水平在油气周期与经营活动波动中的上行压力。随后在2012年至2016年间大幅回落,最低约6,909,显示出显著的流动性管理改善与资金周转效率的提升。2017年至2019年间略有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约7,000–9,400之间)。2020年后再度走低,达到约5,366的低位,随后在2021年和2022年反弹至约12,021和12,847,2023年回落至约10,005,2024年再次回升至约12,124。这一阶段的波动性较高,反映出对短期偿债能力的持续管理以及在不同周期中对营运资金需求的调整。总体来看,流动负债呈现出一个由高位(2011年前后)向低位(2016–2020)再向再度回升(2021–2024)的周期性波动。
- 负债合计
- 负债合计在2005至2009年间处于较高水平,2007年达到约87,601,2009年约89,531,随后自2010年起进入显著下降通道,2012年降至约68,717,2016年降至约54,546,2017年进一步降至约42,561,随后2018年、2019年继续回落至约37,916及32,769。2020年起开始回升,2020至2022年回到约45,255–46,645的区间,2023年跃升至约46,645,2024年再度上升至约57,984,形成一个明显的周期性上行的阶段性再扩张。总体趋势显示:一段长期的去杠杆化阶段(2011–2019),随后在2020年后出现资本结构的再调整与扩张迹象,2023–2024年的变动尤为显著,表明对负债规模的再度依赖有所增加。
- 总债务
- 总债务呈现较强的波动性。2005年至2009年间经历数次波峰与波谷,2006年显著上升至约27,134,随后的2007–2009年间波动在约21,687–28,653之间。2010年至2016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降至约19,703,2018年降至约14,968,2019年略降至约14,895,2020年回升至约15,369,2021年进一步上升至约19,934,2022年回落至约16,643,2023年再度回升至约18,937,2024年显著上升至约24,324。该序列显示出在不同周期中对外部融资的需求波动,以及在2010年代末至2020年代初期的再融资与扩张行为的影响。整体看,总债务水平在2017–2019年间显著下降后,2020年至2024年逐步回升,并在2024年达到相对较高水平。
- 普通股股东权益
- 股东权益在2005年至2007年间快速抬升,从约52,731增至约88,983,随后在2008年大幅回落至约55,165,随后多年来呈波动性但总体在48,000–68,000区间内波动,2012年降至约47,987,随后2013–2019年间缓慢回升至约34,981,2020年滑落至约29,849。2021年至2024年出现显著反弹,分别达到约45,406、48,003、49,279,2024年达到约64,796,创历史新高。此项趋势显示企业在2010年代中后期和2020年代初经历了利润波动对累计留存及权益的显著影响,随后通过利润积累、资本运作或增发等方式,2021年以来持续扩大股东权益规模,2024年达到历史性高点,反映出较强的资本形成能力与对股东回报的潜在增强意图。
现金流量表
截至12个月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 |
---|---|---|---|
2024年12月31日 | |||
2023年12月31日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下列分析聚焦于给定期间的现金流量表三大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和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采用单位为百万计的金额进行比较,覆盖2005年到2024年的年度数据。对数据进行趋势解读,关注波动的幅度、拐点及潜在驱动因素所揭示的资金用途偏好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 在最初的几年中,经营现金净额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5年为17633、2006年为21516、2007年达到高点24550;随后2008年回落至22658,2009年进一步大幅下降至12479,显示金融危机及宏观冲击对经营现金流的明显挤压。2010年起短期恢复,2010年与2011年分别为17045和19646,随后2012年降至13458,2013年与2014年回升至约15801与16592。2015年和2016年大幅回落,分别为7572和4403,显现结构性调整与周期性价格波动带来的压力。2017年回升至7077,2018年继续上升至12934,2019年为11104,2020年显著回落至4802,反映疫情及相关需求放缓对现金产出能力的冲击。2021年迅速反弹至16996,2022年达到阶段性高点28314,随后2023年与2024年分别为19965和20124,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较2022年有所回落。这一系列波动显示,经营性现金流具高度周期性,与能源价格、产量水平及需求波动高度相关,且在危机期能够维持正向现金流,但波动幅度显著且存在若干拐点。总体上,经营现金流始终保持净正,体现核心经营具备较强的现金生成能力,尽管在危机与需求低迷期承受压力。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
- 该项长期大多为现金净流出,反映资本性支出和资产投资的强度。2005年至2009年间呈现持续的现金净流出,幅度从约-11016持续扩大至-29993,2006年的负向规模尤为显著,显示在该时期资本支出与投资活动占用大量资金。2010年出现回落的正向现金净流入,约4665,暗示存在资产处置或其他投资回笼资金。此后2011年至2016年再度回到负向区间,尤其2014年达到-15072的高额支出,2015年与2016年分别为-8655和-3859,呈现投资节奏的再度扩张与调整。2017年再度出现净现金流入,约7762,显示一次较大规模的资产处置或投资回收。2018年至2024年的大部分年份仍维持净现金流出,幅度多在-4000至-12000之间,2022及2023年甚至接近-1万以上,表明持续的资本性支出与新资产投入依然占用大量资金。总体来看,投资活动现金净额的趋势呈现“高强度资本支出—阶段性资产处置回笼资金—再次高强度投资”的循环,且在2010和2017年出现少数净现金流入的节点,表明存在资产处置或非核心投资回笼资金的可能性。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
- 该项在大多数年份呈现净现金流出,反映通过筹资活动提供资金的少,更多用于偿还负债、回购或分红等资金分派,体现资本结构管理的偏向性。具体来看,2005年为-5684,2006年为正向的+7065,可能表示通过发行债务或其他融资工具获得资金;2007年大幅转为-15340,随后2008、2009、2010、2011等年度持续为负,显示偿债、股利支付、回购等资金分派的持续性压力,2010年与2011年分布尤为显著。2012年至2015年间净额多为负向,2016年短暂回升至+764。2017年至2024年大多呈现较高强度的资金净流出,尤其2017年的-12356、2018年的-9359、2022年的-18053、2024年的-8835,显示在这些年份里通过筹资活动实现的资金供给不足,更多以偿还负债、股利支付及回购等方式进行资金分派。2020年前后的若干年份尽管经营与投资活动存在波动,但筹资活动仍以资金净流出为主,反映出该阶段的资本结构调整和资金回报策略的持续性。总体而言,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在多数年份为负,只有极少数年份出现小幅正向流入,表明该时期资金资源更多来自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间接结果,而筹资端的主动融资能力相对有限。
综合洞见:三大现金流项呈现出高度互补的周期性特征。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在波动区间内虽有明显起伏,但始终维持正向,显示核心经营具有稳定的现金创造能力,且在2021-2022年间因外部环境改善而显著增强。投资活动现金净额长期呈现净流出状态,表明持续的资本性支出和资产投资是资金占用的主驱动,个别年份的净流入通常与资产处置或非核心资产回笼有关。筹资活动现金净额多为净流出,体现资本结构管理偏向通过内部资金或经营性现金流来支撑资本支出与回报安排,少数年份出现净流入,通常指通过债务发行等方式获得额外资金以支持投资或应对资金需求。整体来看,资金来源与去向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对冲性变化:强劲的经营现金流在周期低谷时能够缓冲投资端的资金需求,而在资本性支出高峰期则通过净流出来自主进行资金安排,且在多数年份通过经营与投资活动自给自足,筹资活动的净贡献相对有限。这一结构反映出高度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各周期中对现金管理的敏感性及对价格、产量与需求波动的显著暴露。
每股数据
截至12个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释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24年12月31日 | |||
2023年12月31日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1, 2, 3 根据拆分和股票股息调整的数据。
- 总体观察
- 所给定的年度数据揭示三项核心指标在20年间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与阶段性趋势。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在方向上高度一致,且两者之间的差异通常很小,表明股本稀释对每股盈利的影响相对有限。每股股息呈现较为平滑的长期上升态势,但在部分年份出现显著波动,尤其在2016年及2022年出现明显跃升与随后回落的现象,显示现金分配与盈利质量的动态调整。总体来看,盈利指标在经济周期和行业价格波动的推动下经历了多次阶段性回暖与冲击,同时分红策略在市场环境改善时显著提振。
- 基本每股收益(BEP)趋势
- 在2005年与2006年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9.71美元与9.80美元;2007年小幅回落至7.32美元,随后在2008年遭遇剧烈下滑,收于-11.16美元,2009年回升至3.26美元,2010年达7.68美元,2011年进一步上升至9.04美元,显示出对周期性价格波动的较强弹性。2012-2014年间,BEP波动于6.77-7.43美元之间,2015年再度转负至-3.58美元,并在2016年继续为-2.91美元,2017年降至-0.70美元,体现出在低价位及结构性挑战下盈利质量的显著恶化。2018-2019年经历回升,分别为5.36美元和6.43美元,2020年再度转负至-2.51美元,2021年回到6.09美元,2022年大幅跃升至14.62美元,随后2023年降至9.08美元,2024年为7.82美元。该序列显示出强烈的周期性波动,且2022年的极端高位与2020年的再次下滑共同体现了价格周期与盈利质量的波动性。
- 稀释每股收益(DEPS)趋势
- 稀释EPS与基本EPS的走势基本一致,且两者的数值差异在大多数年份仅为零点几美元级别,体现出有限的股本稀释影响。具体表现包括:2005年9.55美元对比9.71美元、2006年9.66对9.80、2007年7.22对7.32,2008年同为-11.16对-11.16,2009年3.24对3.26,2010年7.62对7.68,2011年8.97对9.04,2012年6.72对6.77,2013年7.38对7.43,2014年5.51对5.54;2015年-3.58对-3.58、2016年-2.91对-2.91、2017年-0.70对-0.70、2018年5.32对5.36、2019年6.40对6.43、2020年-2.51对-2.51、2021年6.07对6.09、2022年14.57对14.62、2023年9.06对9.08、2024年7.81对7.82。综合来看,DEPS的走势对BEP的走势具高度一致性,且在大多数年份保持极小的差异,显示出对盈利波动的传导效应相对稳定。
- 每股股息趋势
- 股息水平呈现从低到中等水平的长期提升,2005年为1.18美元,2006年1.44美元,2007年1.64美元,2008年1.88美元,2009年1.91美元,2010年2.15美元,2011年和2012年均为2.64美元,2013年2.70美元,2014年2.84美元,2015年2.94美元,2016年显著回落至1.00美元,2017年1.06美元,2018年1.16美元,2019年1.34美元,2020年1.69美元,2021年1.95美元,2022年跃升至4.99美元,2023年回落至3.91美元,2024年再降为3.12美元。股息的长期上升趋势在2011-2015年间基本稳健,2016年的大幅回落及2022年的历史性上调,显示出现金分配高度依赖于盈利质量、现金流和资本分配策略的变化,而2023-2024年的回落则体现出对前期高位的调整与趋于稳定的分红政策。
- 阶段性洞察与解读
- 基于波动的特征,可以将20年的演变分为若干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6)呈现高位且相对稳定的盈利初期;第二阶段(2007-2010)经历结构性调整与市场冲击,2008年的负值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机与行业价格压力带来的冲击,随后在2009-2010年迅速反弹;第三阶段(2011-2014)恢复并维持于中高区间,显示出盈利对价格周期的敏感但具备韧性;第四阶段(2015-2017)盈利再度承压并转入负值区间,反映行业周期性低价带的持续影响,同时股息在此阶段相对稳健但随盈利波动而波动;第五阶段(2018-2024)呈现自2018年起的渐进性恢复,并在2022年出现显著的盈利与分红放大,随后趋于理性回落。总体而言,盈利指标对价格与宏观周期的敏感性较高,而股息则在盈利改善期放大对股东回报的信号,2016年的分红回撤与2022年的快速提档尤为显著,提示现金分配策略在不同周期中具备灵活性。
- 数据质量、局限与对决策的意义
- 所提供的数据仅涵盖三项核心指标(基本EPS、稀释EPS、每股股息),缺乏现金流、资本支出、净利润组成及资产负债结构等维度,难以全面评估盈利质量、可持续性与股东回报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在以此数据为基础进行经营判断时,应结合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资本支出、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信息,以及市场油价与产量等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形成对未来分红政策和投资决策的更全面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