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用户专区
免费试用
本周免费提供Autodesk Inc.页面:
数据隐藏在后面: 。
这是一次性付款。没有自动续订。
我们接受:
损益表
截至12个月 | 净收入 | 经营活动收入(亏损) | 净利润(亏损) |
---|---|---|---|
2024年1月31日 | |||
2023年1月31日 | |||
2022年1月31日 | |||
2021年1月31日 | |||
2020年1月31日 | |||
2019年1月31日 | |||
2018年1月31日 | |||
2017年1月31日 | |||
2016年1月31日 | |||
2015年1月31日 | |||
2014年1月31日 | |||
2013年1月31日 | |||
2012年1月31日 | |||
2011年1月31日 | |||
2010年1月31日 | |||
2009年1月31日 | |||
2008年1月31日 | |||
2007年1月31日 | |||
2006年1月31日 | |||
2005年1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5-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5-01-31).
以下分析基于给定的年度数据,聚焦三项核心财务指标的时序趋势、阶段性波动及潜在洞见。单位为“以百万计”,所述时间区间覆盖2005年1月31日至2024年1月31日的年度口径数据。分析以中立、客观的口吻呈现,避免对未提供的背景信息进行推断。
- 总体趋势与长期动态
- 从净收入来看,呈现长期上升的趋势,尽管在若干年份出现波动。起始年份至2009年间显著增长,随后2010年出现较大下滑,2011年起进入再度回升区间,至2016年前后维持在较高水平,随后2017-2019年再次出现波动并转为轻微下滑。2020年起,净收入进入明显上升通道,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达到3274、3790、4386、5497,较2005年的水平实现稳定且显著的放大,且到2024年较2005年增幅约4.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在8%左右。经营活动收入(亏损)在短期内与净收入同向波动的阶段存在,但在2020年前后呈现出量级提升的迹象,显示在收入扩张背景下,经营性现金流的波动性也有所变化。净利润(亏损)方面,波动性更大,长期呈现“盈利—亏损—盈利”交替的特征,且在2021年出现明显的利润跳跃,但随后的2022-2024年间保持正向但波动性较高的态势。总体来看,收入端的长期扩张并未在早期阶段持续转化为稳定、持续的利润增长,直到2020年以后利润质量才显示出更明显的改善迹象。
- 阶段性波动与关键拐点
- 2005-2009年间净收入快速提升,经营活动收入也处于较高水平,净利润位于较高区间,显示盈利能力与规模扩张之间处于较为有利的关系。2010年出现较大回落,随后2011-2014年逐步回升,2015-2016年再次出现波动,2016年的经营活动收入降至极低水平(接近零),并在2017-2018年转为亏损,净利润在同 period 内也进入负值区间,显示成本结构或费用压力在此阶段对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冲击。2019年短暂回稳但仍处于低位,2020年起经营性利润转正并快速提升,2021年净利润出现显著跃升,随后2022-2024年间利润水平继续波动但整体保持正向,表明盈利能力在后期实现质的改善但仍存在年度性波动。
- 指标间关系与盈利质量分析
- 净收入与经营活动利润呈现正相关性,但在2017-2019年间出现显著背离,净利润虽仍有小幅正向,但经营活动利润却长期为负或接近零,说明在该阶段成本结构、费用或业务组合的压力导致盈利质量下降。2020年以来,经营活动利润转为正向并持续上升,至2024年达到1128,显示经营效率和规模效应的改善。净利润方面,2020-2021年出现明显提升,2021年净利润达到最高水平约1208,超过同期的经营活动利润水平,提示非经营性收益或一次性因素在当年对利润贡献较大;2022-2024年净利润回落但仍处于正向区间,且2024年的净利润约为906,净利润率较2005年时期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在正向水平。以2024年为例,净利润率约为906/5497 ≈ 16.5%,而同期经营活动利润率为1128/5497 ≈ 20.5%,显示盈利质量在提高同时仍受成本结构和非经常性因素影响。总体来说,收入增长在2020年后对利润端的正向推动更加显著,但利润的年度波动性仍需关注可能的成本变化、一次性项目与非经营性收入的影响。
- 关键洞察与管理层关注点
- 观察到的核心洞察包括:1) 长期收入趋势向上,显示市场规模与业务覆盖的扩张,但盈利质量并非同步改善,早期阶段存在较高盈利波动性;2) 2017-2019年的盈利压力提示成本控制、运营效率或产品组合的优化需要持续关注;3) 2020年以后利润结构出现显著改善,经营性利润持续提升,且净利润在2021年达到峰值,存在可能的非经常性收益或一次性因素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结合披露信息确认是否具有持续性;4) 2022-2024年的波动提示在高收入水平下成本、费用或税费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仍较大,未来要关注毛利率、运营费用率及非经营性收益项的变动。综合而言,收入端的持续扩张与成本结构的优化共同驱动了盈利能力的改善,但对盈利质量的持续稳定性仍需更多信息以排除单年度异常因素的影响,并关注是否存在持续性驱动因素以支撑长期利润增长。
资产负债表:资产
流动资产 | 总资产 | |
---|---|---|
2024年1月31日 | ||
2023年1月31日 | ||
2022年1月31日 | ||
2021年1月31日 | ||
2020年1月31日 | ||
2019年1月31日 | ||
2018年1月31日 | ||
2017年1月31日 | ||
2016年1月31日 | ||
2015年1月31日 | ||
2014年1月31日 | ||
2013年1月31日 | ||
2012年1月31日 | ||
2011年1月31日 | ||
2010年1月31日 | ||
2009年1月31日 | ||
2008年1月31日 | ||
2007年1月31日 | ||
2006年1月31日 | ||
2005年1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5-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5-01-31).
以下分析基于给定的年度数据,聚焦期末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趋势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以中立、客观的内部报告口吻进行解读,未涉及公司名称或表格本身。
- 总体趋势与结构性观察
- 两项资产在长期内均呈现上升趋势。流动资产总体波动较大,但自2005年至2024年间实现显著增长,尽管在2019年前后经历了明显下滑后,2020年起出现强劲回升,到2024年达到最高水平。总资产自2005年起持续扩张,尤其在2012–2013年和2019–2021年之间的增速显著加快,2024年达到新高,显示出资产规模的长期扩张与周期性波动并存的特征。整体来看,长期增长的方向明确,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增速和波动幅度存在明显差异。
- 流动资产的趋势特征
- 在2005年至2012年间,流动资产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现小幅波动,最高点出现在2012年(接近3000百万元级别)。随后的2013–2016年间略有回落后再度上升至接近高位,但2017年至2019年出现持续下行,2019年降至年度最低水平(约1620百万元)。此后,2020年起显著回升,2020年达到约2659百万元,2021年至2024年继续上涨,2024年达到约3579百万元,创造新高。该序列的波动性在2010年代中后期尤为明显,但2020年以来的恢复态势较为强劲,显示运营活动与/或现金及短期资产配置在该阶段发生结构性调整。
- 总资产的趋势特征
- 总资产呈现自2005年起的持续扩张路径,2007–2009年间增速较快,2012–2013年间出现显著跃升并在2016年达到高位(约5515百万元)。随后2017–2018年经历回落至约4114百万元,2019年再次回升,2020年起进入强劲增长通道,2024年达到约9912百万元。总体看来,长期趋势为扩张,周期性波动集中在2016年前后的调整以及2019–2021年的再度加速。
- 当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相对位置
- 以年度比重的初步观察,早期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约在50%–66%之间波动。进入2019年前后,该占比逐步下降,至2022–2024年约落在32%–36%左右。这一趋势表明,尽管流动资产在数量上仍在增长,但总资产的扩张速度更快,导致流动资产占比下降,反映出资产结构向非流动性资产(如长期资产、投资性资产等)的调整趋势或对资本性支出的增强。该比重的长期下降意味着对短期偿付能力的关注需结合现金流与融资安排共同评估。
- 关键转折点与趋势驱动的洞察
- 1) 2012–2013的显著跃升与随后的高位,可能与经营规模扩大、应收账款及存货等流动性相关资产的快速增长有关;2) 2016年前后的增速放缓与阶段性回落,可能指向资产结构的调整、减值或资产处置等因素;3) 2019–2021年的快速总资产扩张,伴随流动资产增长的不对称性,可能反映大额资本支出、并购或长期资产投入的增加;4) 2022–2024年总资产继续扩大,而流动资产增速相对放缓,提示资产结构进一步向长期性或非流动性资产倾斜,营运资本的压力与资金配置需求可能并存。综合来看,资产端呈现“规模扩张+阶段性结构调整”的双重特征。
- 回顾性洞见与风险指引
- 长期资产规模的显著扩张若未伴随相应的流动性改善,可能对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资金管理构成挑战。因此,需持续关注应收账款周转、存货管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等运营资本质量指标,以及潜在的减值风险。另一方面,较快的总资产增速可能伴随资本性投入、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的增加,应关注折旧摊销、资产负债表质量与负债配比的变化,以评估长期资金成本与偿债能力的可持续性。若未来总资产继续以较高增速扩大,需辅以稳健的流动性安排与有效的营运资本管理,以维持稳健的资本结构与资金弹性。
资产负债表:负债和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 长期应付票据,净额,包括流动部分 | 股东权益(赤字) | |
---|---|---|---|
2024年1月31日 | |||
2023年1月31日 | |||
2022年1月31日 | |||
2021年1月31日 | |||
2020年1月31日 | |||
2019年1月31日 | |||
2018年1月31日 | |||
2017年1月31日 | |||
2016年1月31日 | |||
2015年1月31日 | |||
2014年1月31日 | |||
2013年1月31日 | |||
2012年1月31日 | |||
2011年1月31日 | |||
2010年1月31日 | |||
2009年1月31日 | |||
2008年1月31日 | |||
2007年1月31日 | |||
2006年1月31日 | |||
2005年1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5-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5-01-31).
- 总体趋势与要点摘要
- 基于三项核心财务数据在 2005 年至 2024 年的演变,流动负债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在近年阶段的增速显著加快,2020 年后尤为明显,2024 年达到 4351 百万单位;长期应付票据净额(包括流动部分)自2010 年进入数据序列后,整体呈现从低位逐步抬升的趋势,2022 年达到峰值 2628 百万,随后略有回落至 2284 百万;股东权益(赤字)在 2014 年前保持正值并持续提升,随后自 2015 年起逐步走弱并在 2018 至 2020 年间转为负值,2021 年起再次转为正且持续改善,至 2024 年回升至 1855 百万,显示资本结构在经历亏损期后获得显著恢复。整个数据序列揭示出负债端的扩张与权益端的波动性并存的结构性变化。
- 流动负债的演变与结构特征
- 2005 年为 477 百万,至 2009 年增至 800 百万,随后在 2010 年略降至 704 百万,但总体趋势仍然向上。2011–2015 年间,流动负债从 870 提升至 1400 百万,显示短期负债水平持续攀升。2016–2019 年,流动负债持续扩大,分别达到 1591、2185、2123、2301 百万。2020 年起增速明显放大,达到 3219 百万,随后 2021 年 3255 百万、2022 年 4009 百万,2023 年 4000 百万,2024 年 4351 百万,显示短期负债水平在近五年呈现明显抬升的态势,且波动幅度较大。总体而言,流动负债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在 2020 年以后呈现更强的扩张性特征,可能与经营规模扩张、资金周转需求增加及短期融资安排的变化相关。
- 长期应付票据净额的演变
- 该项数据在 2010 年出现 52 百万的初始值,2013–2015 年维持在 746–747 百万区间,显示长期负债性工具开始成为资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 年起快速上行,达到 1488 百万,随后 2017–2018 年保持在 1491–1586 百万区间。2019 年跃升至 2088 百万,2020 年略降至 2085 百万。2021 年回落至 1637 百万,2022 年再度上升至 2628 百万,随后 2023 年 2281 百万、2024 年 2284 百万,呈现出自 2022 年高点后的小幅回落。总体看,该项长期负债净额呈现自中期起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在 2022 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体现了资金结构在不同年度的再融资与管理策略的影响。
- 股东权益(赤字)的演变及风险洞察
- 2005–2014 年间,股东权益保持正值并逐步提升,最高达到 2262 百万,显示在该阶段资本基础较为稳健。2015 年略降至 2219 百万,2016 年起开始快速下降,2016 为 1620 百万,2017 年降至 734 百万,2018 年转为负值 (-256 百万),2019 年稍有回升至 -211 百万,2020 年负值进一步收窄至 -139 百万,显示亏损压力仍在但赤字规模有所减小。2021 年起转为正值,达到 966 百万,2022 年略降至 849 百万,2023 年回升至 1145 百万,2024 年进一步扩大至 1855 百万,显示资本结构在经历亏损期后实现明显恢复并持续改善,赤字阶段的收敛同时伴随股东权益的逐步正向化。该曲线展现出较强的周期性波动性与复苏迹象。
- 综合观察与洞见
- 三项指标共同揭示出一个由高水平短期负债主导的扩张性融资结构:流动负债自 2005–2024 逐步抬升,且在近五年出现显著增长,暗示短期资金占用的提高与偿付压力的潜在上升。长期应付票据净额自中期起持续增长,且在 2022 年达到峰值,显示资金形成长期负债依赖的趋势,可能用于支撑扩张性投资、并购或其他资本性支出。股东权益在经历多年的正向扩张后,2017–2020 年间迅速下滑并转为赤字,随后在 2021 年起实现转正并持续改善,表明在资本结构方面完成了对亏损期的修复或资本性注入,提升了自有资本的缓冲能力。总体而言,资金结构显示出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增强与盈利能力改善并行的动态,但由于缺乏资产、利润及现金流等核心端数据,无法评估偿债能力、盈利质量及现金流的可持续性,需结合资产规模、经营现金流与利息覆盖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估。若未来能获取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等数据,将有助于更全面地判断偿债能力、资本成本与长期价值创造的关系。
- 数据局限性与后续建议
- 当前分析基于三项披露数据,缺乏资产端信息、现金流量表及经营/投资活动数据,限制了对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质量和资本结构的综合评估。建议获取以下信息以提升分析深度:资产总额、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构成及变动,经营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净利润及利息覆盖率等指标;以及对长期负债的到期结构、利率水平与再融资安排的进一步拆解。结合以上数据可计算并监控关键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债务对资本比率、利息覆盖率等,以评估真实的偿债压力和资本健康状况,并辅助制定潜在的资本结构优化方案。
现金流量表
截至12个月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 |
---|---|---|---|
2024年1月31日 | |||
2023年1月31日 | |||
2022年1月31日 | |||
2021年1月31日 | |||
2020年1月31日 | |||
2019年1月31日 | |||
2018年1月31日 | |||
2017年1月31日 | |||
2016年1月31日 | |||
2015年1月31日 | |||
2014年1月31日 | |||
2013年1月31日 | |||
2012年1月31日 | |||
2011年1月31日 | |||
2010年1月31日 | |||
2009年1月31日 | |||
2008年1月31日 | |||
2007年1月31日 | |||
2006年1月31日 | |||
2005年1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5-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5-01-31).
基于单位为百万的年度现金流量数据,三项现金净额分别对应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的年度表现。数据覆盖2005年至2024年,呈现出经营现金创造能力持续正向、投资与筹资活动呈现较强波动与阶段性结构性变化的特征。以下按维度进行系统性梳理与趋势性解读,力求以中立、客观的口径呈现数据所揭示的模式与要点。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趋势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在整个周期内保持正向,体现出持续的现金创造能力。2005年至2008年间呈逐步上升趋势,分别为373、415、577、709;随后2010年前后出现回落,2010年降至约247,2011–2012年回升至541–574区间。2013年与2014年保持相对稳健水平,分别为559与564。2015年再度走强,达到708,随后2016年降至414,2017年显著回落至170,2018年进一步降至极低水平1,形成一个明显的异常点。2019年回升至377,2020年起进入高位区间,分别为1415、1437、1531、2071,2024年略有回落至1313。总体观察,经营性现金净额在2020年后显著增强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强劲的运营现金创造能力;但仍存在2017–2018年的剧烈波动与极端低点等特殊点,需要结合后续经营与资本支出结构进行深入追踪分析。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的趋势
- 投资活动净额总体偏向现金净流出,呈现较强的资金投入特征。2005年为正向176,随后2006–2012年大多为负值,分别为-338、-118、-86、-478、-283、-142、-370、-647、-194,显示持续性资本性投入或资产收购等现金流出。2013年与2014年出现正向现金流,分别为272与506,随后2015年、2016年再次转为大额负向,分别为-710与-57(净流出);2017年回升为272,2018年进一步为506,表现出两年阶段性回暖的投资活动。2019年回落至-710,2020年-57,2021年-404,2022年出现极端负向(-1595),表明可能存在重大资产支出或并购等现金流出事件。2023年为-143,2024年为-502,整体呈现自2015年以来的持续资金投入态势,且在2022年出现了显著的投资活动资金净流出极端点。值得关注的是,2017–2018年的正向流入可能与特定资产处置或较小规模的投资回笼有关,而长期趋势仍以投入为主。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趋势
- 筹资活动净额总体呈现较多的资金净流出特征,负值占比高。2005–2012年区间多为负值,范围在-318至-120之间,显示出较强的资金回笼或偿债压力。2013年出现显著正向净额541,显示当年通过筹资活动获得较多现金;2014年回落为-127,随后2015年继续负向为-240。2016年再次出现正向净额343,2017年转为大幅负向-578,2018年进一步-657,2019年回升至正向152,2020年再度负向-467,2021年大幅负向-1047,2022年负向-169,2023年出现极端负向-1487,2024年-852。整体而言,筹资活动在多数年份表现为资金净流出,只有少数年份出现正向融资(2013、2016、2019),反映出资本结构调整、减债或股本相关活动的阶段性特征及较高的资金回笼压力。
- 全年净现金流与关键拐点
- 以三项现金流的综合效应计算的年净现金流呈现明显的波动性以及阶段性拐点。2005年净额约为正向231,随后在2006年转为负向约-229,2007年回升至约379,2008年约247,2009年仅约2,2010年-81,2011年约240,2012年84,2013年约453,2014年约243,2015年-438,2016年-53,2017年-136,2018年-150,2019年-181,2020年显著转正至约891,2021年约-14,2022年约-233,2023年约441,2024年约-41。可以观察到:在2015–2019年间净现金流多为负向,2020年起受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大幅提升的驱动,净现金流再次转正并在2023年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后于2024年出现小幅回落。这种波动性暗示现金来源与用途在不同阶段的结构性变化较大,经营端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投资与筹资端的压力,但在若干年份仍存在资本性支出或融资活动的较大波动。
- 洞见与风险提示
- 综合分析揭示以下要点:第一,经营活动现金净额长期为正,显示出稳定的运营现金创造能力,尤其在2020年以后显著增强,构成净现金流的主要支撑来源;但2018年的极端低值可能指向数据异常、一次性调整或非常规因素,需结合其他披露进行核实。第二,投资活动现金净额总体偏向流出,且在2015–2016及2022年出现大额负向,提示资本性投入与并购活动在这些年份具有较高现金消耗,2022年的异常大额流出尤需关注具体资产安排的披露。第三,筹资活动净额在多数年份为负,表明通过筹资获取现金的规模相对有限,只有个别年份出现正向(如2013、2016、2019),显示出资本结构调整与资金筹集的阶段性波动。第四,全年净现金流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且在2020年后经历了由经营端驱动的显著改善与高水平的净现金流,同时伴随投资和筹资端的波动,这提示对现金余额的管理在高现金生成期尤为重要,需关注后续在投资节奏、偿债/回购的策略性安排。综合来看,经营端的强劲现金创造力是资金剩余的核心来源,而投资与筹资端的波动性则是净现金流的主要驱动因素,应结合更广泛的经营、投资与融资披露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每股数据
截至12个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释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24年1月31日 | |||
2023年1月31日 | |||
2022年1月31日 | |||
2021年1月31日 | |||
2020年1月31日 | |||
2019年1月31日 | |||
2018年1月31日 | |||
2017年1月31日 | |||
2016年1月31日 | |||
2015年1月31日 | |||
2014年1月31日 | |||
2013年1月31日 | |||
2012年1月31日 | |||
2011年1月31日 | |||
2010年1月31日 | |||
2009年1月31日 | |||
2008年1月31日 | |||
2007年1月31日 | |||
2006年1月31日 | |||
2005年1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2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5-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4-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3-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2-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1-01-31), 10-K (报告日期: 2010-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9-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8-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7-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6-01-31), 10-K (报告日期: 2005-01-31).
1, 2, 3 根据拆分和股票股息调整的数据。
以下分析基于提供的年度数据,聚焦可观察到的趋势、波动与潜在线索。单位均为美元,时间区间覆盖2005年至2024年,包含两项每股收益指标及股息信息。
- 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PS,美元)
- 全部观察期呈现阶段性波动的特征。早期(2005–2008)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2008年达到较高水平(约1.55美元),随后进入承压阶段,2009年下降至0.81美元,2010年进一步降至0.25美元,形成明显的收益收缩。之后在2011–2014年间回升并波动,2015年再度回落至低位(约0.36美元)。从2016年至2018年出现显著下挫,转为负值(分别约为-1.46、-2.61、-2.58美元),表明在此期间存在较大盈利压力或一次性冲减/重组成本等非经常性因素。随后的2019年小幅回落至约-0.37美元,2020年转为积极正值0.98美元,2021年出现明显反弹,达到约5.51美元,随后在2022–2024年间回落至中高水平,分别约2.26、3.81、4.23美元。总体来看,经历了早期的增长、后期的阶段性衰退以及近年的强劲反弹,且2021年以来的水平显著高于2010年代中后期的低点。此类波动提示利润来源在宏观周期、结构性调整或非经常性项目上经历显著变化,且在2021年后出现持续改善的趋势。
- 稀释每股收益(Diluted EPS,美元)
- 稀释EPS的走向与基本EPS高度一致,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多数年份很小,表明在摊薄调整方面对每股收益的影响相对稳健。早期(2005–2008)呈现与基本EPS相近的提升态势,2009–2010阶段同样经历收益下降,2011–2015期间水平呈波动但总体维持在较低区间,2015年前后接近基本EPS的水平。2016–2018年出现显著的负值区间,与基本EPS同步走入负区间,显示在摊薄情形下的亏损与非经常性因素对两项指标的放大效应相似。2019年延续低迷但仍接近0值,2020年转为正向,2021年出现大幅跃升(约5.44美元),随后2022–2024年维持在中高水平(约2.24、3.78、4.19美元),与基本EPS的趋势大致一致。总体而言,二者的相关性高,且在极端年份的同向变化更为显著,体现出利润创造能力的复苏在缺乏显著稀释风险的情况下对两项指标的驱动是一致的。
- 每股股息(Dividend per share,美元)
- 股息数据在给定区间内仅出现两期记录,2005年为0.06美元,2006年为0.02美元,随后未披露或未继续支付,数据列显示为缺失。在缺少后续年度分红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形成对股息政策的明确趋势判断。该现象可能源于披露政策、公司资本结构策略、现金流安排或并购/投资活动等因素的变化。基于可获得的数据,难以确认未来年度是否倾向于稳定分红或维持当前水平。需要补充更完整的持续分红数据或管理层披露以形成可靠的分红趋势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