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darko Petroleum Corp. 通过3个部门运营: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中游;和市场营销。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油气勘探与生产 | 52.67% | 56.32% | 84.33% | 68.45% | 70.42% |
中游 | 39.11% | 54.60% | 36.22% | 34.05% | 36.92% |
营销 | -29.60% | -35.52% | -42.36% | -23.54% | -20.97%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从油气勘探与生产部分的利润率变化来看,随着时间推移,公司在2012年至2014年间的利润率表现出一定的增长,特别是在2014年达到了84.33%的峰值,显示出该业务板块在该年度实现了较高的盈利能力。然而,2015年之后利润率明显下降,到2016年进一步下降至52.67%,反映出该部分盈利水平出现了显著的下滑趋势,可能受到行业整体市场价格波动或成本抬升的影响。
中游业务部分的利润率相对稳定,尽管整体水平较低,但在2013年和2014年略有上升,尤其是在2015年达到36.22%的高点,随后在2016年略有回落至39.11%。这表明中游业务在盈利能力方面较为稳定,能够一定程度上抵御市场波动,但年度之间仍存在一定波动,需持续关注行业变化对该业务板块的影响。
营销业务的利润率普遍为负值,且变化幅度较大。从2012年至2015年,利润率持续恶化,尤其在2014年达到-42.36%的最低点,显示该业务在这段时期亏损加剧。尽管在2016年有所改善,利润率仍保持在-29.6%的范围内,表明其盈利能力持续存在较大问题。这可能反映出市场竞争压力加大、成本控制不足或整体行业环境的不利影响,营销业务的亏损情况仍需关注和改善。
总体而言,公司的核心油气勘探与生产部门曾在2014年获得较高盈利,但随后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中游业务保持相对稳定但盈利水平较低;营销业务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且未见明显改善趋势。这些数据反映公司在不同业务板块的盈利状况差异较大,需结合行业环境和公司战略,对盈利能力较弱的部分进行优化或调整,以实现整体财务表现的改善。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 油气勘探和生产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调整后EBITDAX | 3,604) | 4,456) | 12,505) | 9,238) | 8,500) |
收入 | 6,842) | 7,912) | 14,828) | 13,495) | 12,070) |
应报告分部盈利率 | |||||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1 | 52.67% | 56.32% | 84.33% | 68.45% | 70.42%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 = 100 × 调整后EBITDAX ÷ 收入
= 100 × 3,604 ÷ 6,842 = 52.67%
- 调整后EBITDAX
- 从2012年至2014年,调整后EBITDAX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分别为8500百万、9238百万和12505百万,显示公司在此期间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2015年和2016年出现大幅下滑,分别降至4456百万和3604百万,反映出盈利能力在此两年受到较大压力,可能与市场环境恶化或内部成本上升有关。
- 收入
- 收入在2012年至2014年持续增长,从12070百万增加至14828百万,展示出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2015年收入骤降至7912百万,随后在2016年进一步下降至6842百万,反映出公司在这段期间的市场份额或销售活动受到较大影响,收入波动与调整后EBITDAX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表明盈利和销售收入同步受到影响。
-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
-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在2012年至2014年高位稳定,分别为70.42%、68.45%和84.33%,表明公司在此期间各业务分部的盈利能力较强。2015年利润率大幅下降至56.32%,2016年进一步降低至52.67%,显示公司各业务板块盈利能力整体减弱,可能受到市场价格压力、成本上升或其他财务挑战的影响。整体来看,利润率的下降表明公司盈利效率有所降低,虽然收入在下降,但利润率的变动也反映出盈利模式的调整或行业环境的变化。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中游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调整后EBITDAX | 797) | 1,056) | 660) | 508) | 474) |
收入 | 2,038) | 1,934) | 1,822) | 1,492) | 1,284) |
应报告分部盈利率 | |||||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1 | 39.11% | 54.60% | 36.22% | 34.05% | 36.92%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 = 100 × 调整后EBITDAX ÷ 收入
= 100 × 797 ÷ 2,038 = 39.11%
从调整后EBITDAX的年度变化来看,2012年至2014年,数值显示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分别达到474百万、508百万和660百万。然而,2015年出现了显著的跃升,达到了1056百万,增长幅度较大,随后在2016年略有回落,至797百万。这一趋势表明公司在2015年实现了明显的经营利润提升,但2016年有所回调,可能受到市场或运营环境的影响。
收入方面,从2012年的1284百万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2038百万,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2014年到2015年,收入增长较为明显,显示公司在市场拓展或产品线扩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的收入虽略有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反映出增长的可能趋于稳定或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作为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在2012年至2014年间波动较小,分别为36.92%、34.05%和36.22%,显示利润率相对稳定。2015年利润率大幅提升至54.6%,表现出公司在该年度实现了利润率的显著改善,可能得益于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或市场份额扩大。然而,2016年的利润率下降至39.11%,显示盈利能力有所减弱,可能是由于成本上升或市场竞争加剧所致。
总体来看,公司在2012年至2016年间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在2015年实现了利润和收入的显著提升。不过,2016年的数据提示盈利能力和经营利润出现了下滑,提示管理层需要关注成本控制和市场变化,以维持盈利水平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营销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调整后EBITDAX | (156) | (195) | (219) | (125) | (104) |
收入 | 527) | 549) | 517) | 531) | 496) |
应报告分部盈利率 | |||||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1 | -29.60% | -35.52% | -42.36% | -23.54% | -20.97%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 = 100 × 调整后EBITDAX ÷ 收入
= 100 × -156 ÷ 527 = -29.60%
经过对历年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公司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的收入表现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具体而言,收入从2012年的4.96亿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5.49亿,2016年略有回落至5.27亿,显示公司收入整体呈现出微幅的增长趋势,尽管2016年出现轻微下降,但没有显著的下滑态势。
在调整后EBITDAX方面,数据显示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幅度逐年加深。自2012年的-1.04亿扩大至2014年的-2.19亿,随后虽有所收窄,但仍为负值,至2016年为-1.56亿。这反映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面临一定的盈利压力,利润能力不足仍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
须申报分部利润率方面,数据显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极为有限,且利润率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从2012年-20.97%到2014年-42.36%的亏损加剧,表明利润率不断恶化。而2015年和2016年虽然有所改善至-35.52%和-29.6%,但仍未实现盈利,表明公司在财务表现上仍面临较大的挑战,盈利改善尚需时间与努力。
综合来看,公司的收入保持较为稳健的增长态势,但调整后EBITDAX持续亏损且亏损幅度未见明显收敛,分部利润率亦处于较低甚至负值区域,反映经营盈利水平较弱。在未来,若要实现持续改善,公司可能需要优化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及增强盈利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实现稳健发展。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油气勘探与生产 | 14.86% | 17.31% | 38.22% | 27.65% | 26.61% |
中游 | 13.48% | 17.97% | 9.86% | 9.39% | 10.63% |
营销 | — | — | — | -1,388.89% | -110.64%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从油气勘探与生产⸺可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的趋势来看,2012年至2014年期间,资产回报率稳步上升,尤其是在2014年达到了38.22%的高点,显示该行业该业务分部的盈利能力较强。然而,从2015年起,该比率快速下降至17.31%,并在2016年继续下降至14.86%,反映出该业务分部的盈利效率逐步减弱,可能受市场环境波动或行业内部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
关于中游⸺可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但略有波动。该比例在2012年为10.63%,2013年略降至9.39%,随后在2014年略升至9.86%。2015年明显上升至17.97%,显示该业务分部在该年份中取得了较好的资产回报效率。而在2016年回落至13.48%,说明盈利能力在该年度有所减弱,但仍高于2012年至2014年的水平,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和波动性。
关于营销⸺可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数据显示极端负值,显示出极度亏损的状况。2012年为-110.64%,2013年甚至恶化至-1388.89%,为极端亏损状态。2014年未提供数据,可能表示数据缺失或业务调整。由于缺乏后续年份数据,难以判断其趋势,但从已知数据判断,此业务分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盈利能力极低,甚至极端亏损可能反映了市场定位、成本结构或其他特殊因素的问题。
总体来看,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的盈利能力在2012至2014年间表现出增长趋势,但在2015年和2016年明显下降,暗示行业环境或公司策略调整带来的影响。中游业务表现相对稳定,经历了波动但整体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营销业务则表现出极度亏损状态,可能需要进行深度分析以找出潜在原因和改进空间。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 油气勘探和生产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调整后EBITDAX | 3,604) | 4,456) | 12,505) | 9,238) | 8,500) |
净性能及设备 | 24,251) | 25,742) | 32,717) | 33,409) | 31,939) |
应报告分部盈利率 | |||||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1 | 14.86% | 17.31% | 38.22% | 27.65% | 26.61%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 = 100 × 调整后EBITDAX ÷ 净性能及设备
= 100 × 3,604 ÷ 24,251 = 14.86%
根据提供的财务数据,可以观察到公司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的若干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首先,调整后EBITDAX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显示出明显的增长,其数值从8500百万逐步上升至12505百万,反映了公司在这段时间内盈利能力的提升或业务规模的扩大。然而,自2014年达到峰值后,2015年和2016年两年内,调整后EBITDAX出现显著下降,分别降至4456百万和3604百万,表明公司盈利表现受到压力或成本上升,可能与行业环境变化或公司策略调整有关。
关于净性能及设备的总额,该指标表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从2012年的31939百万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33409百万,2014年略为下降至32717百万,随后又在2015年和2016年出现下滑,分别为25742百万和24251百万。这一趋势可能反映了公司在资本支出或资产保值方面的调整,或者是资产折旧和处置的影响,整体显示财务规模在逐步收缩,尤其是在2015年底之后的年度中,资产规模有所减小。
最后,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展示了较为明显的波动。该指标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表现优异,分别达到26.61%、27.65%和38.22%,呈现出公司在此期间的盈利效率较高。然而,自2014年达到高点后,回报率明显下降,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17.31%和14.86%,说明公司在最近两年中资产的盈利能力有所减弱,这可能反映行业环境恶化、资产结构调整或盈利能力的整体下滑。
综上所述,公司的财务表现经历了一个从稳步增长到显著波动的过程。2012年至2014年期间,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均表现出增长态势,反映较好的业务盈利水平。随后,2015年至2016年在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方面均出现明显下降,提示公司面临盈利压力和资产调整的挑战。整体趋势显示公司在这五年期间经历了一段高速扩张期后,逐步走向调整和整合阶段,未来若要恢复增长,或需着重改善盈利效率和优化资产结构。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中游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调整后EBITDAX | 797) | 1,056) | 660) | 508) | 474) |
净性能及设备 | 5,913) | 5,876) | 6,697) | 5,408) | 4,459) |
应报告分部盈利率 | |||||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1 | 13.48% | 17.97% | 9.86% | 9.39% | 10.63%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 = 100 × 调整后EBITDAX ÷ 净性能及设备
= 100 × 797 ÷ 5,913 = 13.48%
从财务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观察到,调整后EBITDAX呈现整体增长趋势。2012年至2014年期间,EBITDAX的数值相对平稳,略有波动,显示出经营利润的稳定性。2015年显著增加,达到1056百万单位,较前一年大幅提升,随后在2016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797百万单位水平,表现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显著改善,特别是在2015年。
净性能及设备的数值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4459百万单位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5913百万单位。尽管在2015年略有下降,但整体趋势保持向上,显示公司在资产利用和资产规模方面持续扩大。而2016年的微幅反弹,说明资产规模逐步稳定,经营规模扩展得到了保持。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ROA)变化较为复杂。2012年到2013年,ROA有所下降,从10.63%降至9.39%,反映资产盈利效率有所减弱。2014年略有回升至9.86%,显示短期内资产盈利性略有改善。然而,2015年ROA大幅跃升至17.97%,是一季显著的改善,可能源于当年营收增长或成本管理效率提升。2016年ROA降至13.48%,仍高于2012至2014年的水平,表明公司整体资产盈利能力较之前年度有所提升,但回报率的波动也提示盈利效率受某些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15年显著提升,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资产盈利效率也表现出增长潜力。然而,盈利能力的短期波动提示公司在盈利稳定性和资产管理方面仍有优化空间。未来关注公司持续盈利能力、资产利用效率以及盈利波动的原因,将有助于全面评估其财务健康状况。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营销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调整后EBITDAX | (156) | (195) | (219) | (125) | (104) |
净性能及设备 | —) | —) | —) | 9) | 94) |
应报告分部盈利率 | |||||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1 | — | — | — | -1,388.89% | -110.64%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应报告分部资产回报率 = 100 × 调整后EBITDAX ÷ 净性能及设备
= 100 × -156 ÷ 0 = —
根据提供的年度财务数据分析,首先可以观察到调整后EBITDAX呈现持续的负值趋势,从2012年的-104百万逐步恶化至2014年的-219百万,随后略有好转至2015年的-195百万和2016年的-156百万。这表明公司在所报告期间内,其经营利润在不断下滑,整体盈利能力较为疲弱,期间状况未见显著改善,甚至在某些年份中加剧了亏损情况。
关于“净性能及设备”项目,其数值在2012年为94百万,2013年显著下降至9百万,但随后年度数据未予提供,无法判断其后续变化趋势。初步看,2012年至2013年间,该项指标显著下降,可能反映了资产性能的恶化或设备老化等问题,但由于缺乏后续数据,难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资产回报率方面,2012年记录为-110.64%,而2013年的数值急剧恶化至-1388.89%。这一极端的负值显示公司在2013年经历了极为糟糕的资产利用效率或盈利能力,资产回报极低,甚至出现了资产未能实现价值的情况。由于后续年份数据未提供,无法判断是否有改善或持续恶化的迹象。
总体而言,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展现出显著的财务困境,尤其是在盈利能力和资产利用效率方面的表现均不理想。负面趋势和高负值可能暗示公司面对资产不足、人力或市场环境较差等挑战。建议结合其他财务指标或补充数据进行进一步详细分析,以确认潜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未来的潜在改善空间。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油气勘探与生产 | 0.28 | 0.31 | 0.45 | 0.40 | 0.38 |
中游 | 0.34 | 0.33 | 0.27 | 0.28 | 0.29 |
营销 | — | — | — | 59.00 | 5.28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从资产周转率的变化趋势来看,油气勘探与生产分部在2012年至2014年间表现积极,资产周转率逐步上升,从0.38提升至0.45,显示该分部的资产利用效率有所改善。然而,2015年起,该指标下降至0.31,2016年进一步降至0.28,反映出该分部的资产利用效率出现下滑,可能受市场环境变化或资源开采成本等因素影响。
中游分部的资产周转率在整个期间表现较为稳定,在2012年至2014年保持在0.29至0.27区间,显示资产利用效率基本稳定。2015年和2016年,则略微上升至0.33和0.34,表明该分部的资产利用效率略有提升,可能得益于管理优化或市场条件的改善。
营销分部的资产周转率在2012年显著高达5.28,之后在2013年迅速增长至59,显示极高的资产利用效率。之后几年,由于缺失部分数据,不便分析其后续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该分部在2012年和2013年的资产周转率表现极为突出,可能反映其在市场中的高流动性或資產運用的巧妙策略。总体来看,除了营销分部在早期的高效率外,油气勘探与生产以及中游分部的资产周转效率表现波动,反映了不同业务板块的运营状况和市场变化。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 油气勘探和生产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收入 | 6,842) | 7,912) | 14,828) | 13,495) | 12,070) |
净性能及设备 | 24,251) | 25,742) | 32,717) | 33,409) | 31,939) |
应报告的部门活动比率 | |||||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1 | 0.28 | 0.31 | 0.45 | 0.40 | 0.38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 = 收入 ÷ 净性能及设备
= 6,842 ÷ 24,251 = 0.28
从收入数据来看,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公司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稳健;然而,到了2015年和2016年,收入显著下降,尤其是在2015年,收入骤降至7912百万,较前一年明显下滑,反映出公司在该期间面临不利的市场或经营环境变化。其后,2016年收入虽略有降低,但幅度较前一年减缓,整体显示收入波动性较大。
净性能及设备方面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该指标保持持续增长,从31939百万提升至32717百万,显示公司在资产规模和投资方面持续扩大或优化;但2015年起,净性能及设备逐步减少,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下降至25742百万和24251百万,表明公司在资产经营或发展投入方面出现削减,可能与收入下降或资产处理有关。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作为衡量资产使用效率的财务比率,显示出一定的波动。2012年至2014年,该比率逐步升高,从0.38达到0.45,表明资产周转效率在逐步改善。然而,2015年明显下降至0.31,2016年进一步降至0.28,显示资产利用效率持续减弱。这可能是由于资产规模扩大未能同步带来生产效率,或市场需求减弱导致的资产利用不充分。
综合分析,公司的收入和资产规模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呈增长态势,资产利用效率逐步改善,反映出较为健康的经营基础。进入2015年以后,收入大幅下降,净性能及设备同步减少,资产周转率也明显下滑,揭示出公司面临相关业务环境的挑战或结构调整。整体而言,企业在2015年及以后的运营表现显示出显著的压力,未来若要改善财务状况,有必要在提升收入水平和资产效率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中游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收入 | 2,038) | 1,934) | 1,822) | 1,492) | 1,284) |
净性能及设备 | 5,913) | 5,876) | 6,697) | 5,408) | 4,459) |
应报告的部门活动比率 | |||||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1 | 0.34 | 0.33 | 0.27 | 0.28 | 0.29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 = 收入 ÷ 净性能及设备
= 2,038 ÷ 5,913 = 0.34
在观察年度财务数据时,可以发现公司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2年的1,284百万逐步上升到2016年的2,038百万,显示出整体收益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增长趋势在2013年和2014年尤为明显,届时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在2015年略有放缓,至2016年再次实现稳步提升,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或销售规模方面持续取得积极进展。
在净性能及设备方面,也看出显著的增长,从2012年的4,459百万提升到2016年的5,913百万,体现出公司在资产配置或设备投资方面持续增加。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公司资本支出的扩大,也可能涉及资产升级和扩展生产能力的需求,这将有助于提升未来的业务能力和产能利用率。
关于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指标较为稳定,且呈现出改善的趋势,从2012年的0.29逐步提升到2016年的0.34。虽然幅度不大,但这一变化说明公司在运营效率方面逐渐优化,资产利用率有所提升,反映出资产管理水平的改善和运营效率的增强。这也可能意味着公司在资产管理和分部运营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率和效益。
综合来看,公司的收入及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资产利用效率逐步优化,整体财务状况显示出健康的发展态势。未来若能维持现有的增长趋势,同时进一步提高资产效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有望持续增强。这些数据为公司战略规划和财务预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有助于理解其财务表现的变化轨迹和潜在发展潜力。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营销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部分财务数据 (以百万计) | |||||
收入 | 527) | 549) | 517) | 531) | 496) |
净性能及设备 | —) | —) | —) | 9) | 94) |
应报告的部门活动比率 | |||||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1 | — | — | — | 59.00 | 5.28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 2016 计算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 = 收入 ÷ 净性能及设备
= 527 ÷ 0 = —
从收入数据来看,2012年至2016年期间,公司的年度收入整体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趋于稳定。2012年收入为4.96亿美元,随后在2013年略微上升至5.31亿美元,2014年出现轻微下降至5.17亿美元,但在2015年再次增长至5.49亿美元,2016年略微回落至5.27亿美元。这表明公司在这五年间,收入总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存在一定的短期波动,可能受到市场需求、油气价格或运营效率变化的影响。
净性能及设备方面,在2012年达到94百万,到了2013年降至9百万,此后数据未披露,无法判断其在2014年至2016年的变化趋势。该指标的剧烈下降可能反映出某些资产减值、设备更新或投资调整,值得后续关注以确认其对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
应报告分部资产周转率作为财务比率,2012年为5.28,2013年大幅跃升至59,之后未再披露年份数据,导致难以进行连续的对比分析。该指标的突然上升可能意味着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但由于缺乏完整数据,不能确定其持续性或实际效果。
整体而言,该公司的财务数据表明其收入保持相对稳定,存在一定的短期浮动,而部分指标在报告期内出现了较大变动,提示管理层可能做出了一些资产重组或资本调整。未来若能获得更完整的期间数据,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其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的变化趋势。
收入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油气勘探与生产 | 6,842) | 7,912) | 14,828) | 13,495) | 12,070) |
中游 | 2,038) | 1,934) | 1,822) | 1,492) | 1,284) |
营销 | 527) | 549) | 517) | 531) | 496) |
其他和部门间抵销 | (960) | (909) | (792) | (651) | (543) |
总 | 8,447) | 9,486) | 16,375) | 14,867) | 13,307)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从收入数据来看,油气勘探与生产部门的收入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且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2015年和2016年持续下滑。具体而言,2012年至2014年,油气勘探与生产的收入逐步增长,从1,207.0百万美元增长至1,482.8百万美元,显示出当期较强的扩展动力。然而,随后的两年,即2015年和2016年,收入大幅下降,分别下降约4,020和730百万美元,表明该部分业务面临较大压力或行业周期变化的影响。
中游业务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从2012年的1,284百万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038百万美元,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动力。增长趋势较为平稳,说明公司在流通管道和运输方面的业务保持一定的扩张或稳定状态。
营销业务收入变化相对平缓,整体保持在500至550百万美元之间,未呈现明显的增长或收缩趋势。这或许反映出其市场份额稳定,但缺乏明显的扩展动力。
其他和部门间抵销收入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从-543百万美元逐步加深至-960百万美元,显示内部交易或部门抵销安排在逐年增加的负贡献。这可能反映出公司内部资源调配或交易结构的调整,亦或是内部抵销比例不断上升,成为利润核算时的调整项。
整体收入方面,从2012年的13,307百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6,375百万美元后,出现明显的回落。在2015年和2016年,收入分别下降至9,486百万美元和8,447百万美元,降幅显著,表明公司整体盈利规模受到压力,可能与油气价格下行或行业周期变化有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油气勘探与生产的收入在此期间的急剧下降对总收入的影响尤为明显,显示出公司收入结构中对油气生产依赖性较强。
总体而言,公司在2014年前维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但随后受行业环境或公司内部调整影响,收入出现明显的下滑。油气勘探与生产部门的收益衰退是主要的拉低因素,中游业务的稳步增长虽提供一定支撑,但难以抵消整体下降趋势。此外,内部抵销的不断增加亦可能对财务表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未来若要改善收入状况,可能需要关注油气价格波动、业务结构调整以及内部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
调整后EBITDAX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油气勘探与生产 | 3,604) | 4,456) | 12,505) | 9,238) | 8,500) |
中游 | 797) | 1,056) | 660) | 508) | 474) |
营销 | (156) | (195) | (219) | (125) | (104) |
其他和部门间抵销 | (170) | (381) | (225) | (218) | 96) |
总 | 4,075) | 4,936) | 12,721) | 9,403) | 8,966)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根据提供的财务数据,可以观察到公司在各业务线的盈利表现以及整体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首先,油气勘探与生产部门的调整后EBITDAX呈现较为显著的增长,从2012年的8500百万逐步增长至2014年的12505百万,显示该部门在该期间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然而,从2015年至2016年,油气勘探与生产的EBITDAX出现大幅下降,分别降至4456百万和3604百万,反映出该部门在后续年度遭遇了盈利压力或成本压力的增加。
中游业务的调整后EBITDAX显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2012年的474百万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1056百万,2016年略有下降至797百万。整体来看,中游业务的盈利能力相对稳定且具有增长潜力,虽然在2016年出现轻微回落,但其增长趋势总体积极。
营销部门表现为连续亏损状态,调整后EBITDAX在2012年至2016年间始终为负值,且亏损逐步扩大,从-104百万增加至-156百万。这可能反映出营销业务在整体盈利结构中的挑战,或是该部门面临的市场压力较大,无法实现盈利改善。
“其他和部门间抵销”项目的调整后EBITDAX在2012年为96百万,随后数年一直为负值,亏损扩大至2015年的-381百万后,在2016年略有收窄至-170百万。这表明公司在内部调整或部门间的抵销项中也面临亏损,可能是由于部分部门的亏损抵消了整体盈利水平,或内部资金划拨带来的负面影响所致。
公司总体的调整后EBITDAX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2012年至2014年,整体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14年达到顶峰的12721百万,但在2015年出现明显的下降,降至4936百万,2016年虽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峰值,为4075百万。这一变化可能由油气勘探与生产部门的盈利滑坡引发,叠加其他部门持续亏损的影响,导致整体盈利水平的显著波动,反映出公司在业务结构调整或市场环境变化中面临的挑战。
净性能及设备
2016年12月3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2012年12月31日 | |
---|---|---|---|---|---|
油气勘探与生产 | 24,251) | 25,742) | 32,717) | 33,409) | 31,939) |
中游 | 5,913) | 5,876) | 6,697) | 5,408) | 4,459) |
营销 | —) | —) | —) | 9) | 94) |
其他和部门间抵销 | 2,004) | 2,133) | 2,175) | 2,103) | 1,906) |
总 | 32,168) | 33,751) | 41,589) | 40,929) | 38,398)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从2012年至2014年,油气勘探与生产部门的净性能及设备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分别达到31939百万、33409百万和32717百万,表现出稳健的资产规模。在2015年和2016年,相关指标明显减少,分别降至25742百万和24251百万,显示该部门的资产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趋势,可能反映出项目调整、资产减值或其他资产处置措施的影响。
中游部门的净性能及设备从2012年的4459百万逐步上升至2014年的6697百万,展现出资产扩张的迹象。2015年和2016年略有下降,但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5876百万和5913百万),显示中游资产规模较为稳定,变动幅度相对较小。
营销部门的净性能及设备数据在2012年为94百万,2013年大幅降低至9百万,之后该项在2014年缺失,2015年和2016年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0和2004百万),表明营销部门的资产规模存在较大波动,且在后期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复苏迹象,可能由新项目或战略调整带动。
其他和部门间抵销的净性能及设备在整个时期内维持相对稳定,从1906百万逐步增长到2175百万,之后略有下降至2004百万,表明此类资产的变动较为平缓,整体资产规模没有出现剧烈变化。
总体来看,该公司的总净性能及设备从2012年的38398百万逐步增长至2014年的41589百万,在2015年和2016年则大幅下降至33751百万和32168百万。这一趋势反映出公司在2014年前后资产规模的扩大以及随后面临的资产减值或调整,导致整体资产规模出现显著收缩。该变化过程可能与行业周期、资产重组策略或市场环境变化有关,为未来资产结构优化和财务策略调整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