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用户专区
免费试用
本周免费提供Northrop Grumman Corp.页面:
数据隐藏在后面: 。
这是一次性付款。没有自动续订。
我们接受:
损益表
截至12个月 | 销售 | 营业收入(亏损) | 净收益(亏损)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 销售(单位:以百万计)的趋势分析
- 总体呈现周期性波动但长期趋势向上。2005年至2010年间,销售额从约30721增至约34757,显示出稳定的增长势头。随后2011年至2014年进入明显下行阶段,销售降至约23979,2015年后略有回升但仍处于相对低位区间(约23526-24508之间波动)。此后2018年起再次显著改善,2018年为约30095,2019年为约33841,2020年达到约36799,处于近年最高水平。2021年略有回落至约35667,2022年再次上升至约36602,显示出在2020年高位后的波动趋于稳定并维持在高位水平区间。整个期间,销售波动幅度较大但在2018年至2020年及之后阶段呈现较强的上行韧性。
- 营业收入(亏损)的趋势分析
- 该项在大部分年份保持正向利润水平,但2008年出现单年亏损(-111),随后自2009年起回升并维持在2k-3.5k区间,2010年及之后多年来均保持盈利水平(如2010年约3070、2011年约3276、2012年约3130、2013年约3123、2014年约3196、2015年约3076、2016年约3193、2017年约3299、2018年约3780、2019年约3969、2020年约4065)。其中,2021年达到显著高点约5651,2022年回落至约3601。这表明利润水平在大多数年份维持稳健,但2021年的异常提升提示存在非持续性因素或一次性效应推动的显著增强,随后2022年的回落则显示利润水平回归到较高的基线水平附近。
- 净收益(亏损)的趋势分析
- 净利润在2005-2007间呈稳步上升态势,2008年出现较大亏损(-1262),其后2010年前后回升至约2k上下的区间(如2009年约1686、2010年约2053、2011年约2118、2012年约1978、2013年约1952、2014年约2069、2015年约1990、2016年約2200、2017年约2015)。2018年显著跃升至约3229,2019年回落至约2248,2020年再度回升至约3189;2021年出现大幅跃升,约达到7005,2022年则回落至约4896。此序列的波动性较高,且2021年呈现明显的异常高点,可能与当年出现的非经常性因素或极端利润贡献有关,随后2022年的水平虽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2019年以前的水平,维持在相对较高的区间。
- 关键波动点与洞见
- 若以全周期观察,可识别出若干关键波动点。首先,2008年出现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负值,表明当年存在经营或成本结构的冲击;其次,2011-2014年间销售持续下滑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在不同程度上维持正向水平,显示出利润端对销售波动具备一定缓冲能力。随后2018-2020年间销售与利润均显著回升,尤其是2020年达到高点,可能与经营效率提升、产品组合优化或市场需求改善相关。2021年的利润端(尤其是净利润)出现明显跃升,随后2022年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该年度可能存在非经常性或一次性因素驱动的显著增厚。总体来看,销售在经历中期波动后呈现回升势头,盈利能力在大多数年份保持正向,但需关注单年度的极端波动以评估持续性。
- 综合结论
- 三项核心指标共同呈现出较高的波动性与阶段性趋势变化。销售在2010年前后经历高点与随后的显著下滑,2018年后再度进入强劲增长期并在2020年达到高位,随后2021与2022年的波动显示出在高基数下的短期波动。营业收入(亏损)则在2008年经历短暂亏损后持续盈利,2021年达到历史高点后2022年略有回落;净利润同样经历典型的波动周期,2018年与2021年出现显著提升,2022年虽回落但仍维持高位。综合观察,数据呈现出一个以周期性需求与成本/利润结构波动为主的特征,长期趋势偏向盈利能力的提升与销售高位的维持,但需持续关注2021年及2022年的异常波动原因,以判断持续性收益能力与利润质量。
资产负债表:资产
流动资产 | 总资产 |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以下分析基于给定的两项资产数据序列(单位:百万)在若干年度的数值,未纳入其他项目或假设。目的在于揭示趋势、波动与潜在含义,以供内部评估使用。
- 数据要点概览
- 在2005年到2022年期间,流动资产由7549增至12488,累计增幅约65%;总资产由34214增至43755,累计增幅约28%。两者均在后期呈现扩大态势,但流动资产的波动性明显高于总资产。特别是在2017年和2020年,流动资产出现两次显著峰值,推动比重随之上升。总体看,总资产经历先回落再显著回升的过程,终期水平高于初始水平;流动资产则呈现更强的短期波动与结构性变化。
- 流动资产的趋势与波动
- 2005-2016年间,流动资产持续呈现波动但总体相对平缓;2017年出现异常显著的跃升,达到16349,较2016年的6856增长约132%,成为周期内最明显的拐点。2018年回落至9680,2019年进一步上升至10685,2020年再度大幅跃升至15344,随后下降至2022年的12488。两次明显高点(2017、2020)显示短期可变性显著增加,可能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款项等流动性构成的变动相关。整体上,除了极端年份外,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且具有周期性特征。流动资产在2020年前后对总资产的贡献度显著提升,2021-2022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 总资产的趋势与波动
- 总资产在2005-2011年间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为34214百万,2011年降至25411百万;2011-2016年间开始回升,2016年增至25614百万。2017-2020年间出现显著扩张,2017年跃升至34917百万,2018年为37653百万,2019年为41089百万,2020年达到44469百万,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略微回落至42579百万,2022年回升至43755百万,但仍低于2020峰值。总体而言,资产规模在后期显著扩大,显示出较强的增长性与资本投入的累积效应。
- 流动性与资产结构的潜在含义
-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2017年达到约46.9%的高点,随后在2018-2019年回落至约25-26%,2020年再次提升至约34.5%,并在2021-2022年维持在约28-29%。该波动可能反映对短期资金管理的调整、经营周期的变化以及对营运资金需求的阶段性安排。若将总资产的快速扩张与流动性增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分析,可能存在资金周转与偿债能力需要关注的情况,尤其是在2017-2020年的高增长期。
- 结论要点
- 在分析区间内,资产规模呈现明显的后期扩张,尤其是总资产在2017-2020年间的快速增长,且2020年达到最高水平。流动资产的波动性较大,且在2017年和2020年出现显著峰值,导致流动性比重在这些年份显著上升。总体而言,资产增长伴随更高的短期波动性,提示需对营运资金管理、流动性充裕程度及偿债能力进行持续监测与分析,以确保资金安排与长期资产增值之间保持良好匹配。
资产负债表:负债和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 负债合计 | 长期债务,包括流动部分 | 股东权益 |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对给定年度数据的解读聚焦于负债与股东权益的结构性变化及其潜在含义。仅基于列示的四类指标,未辅以盈利性、现金流等其他信息,因此以下分析以结构性趋势为主,评估杠杆、流动性风险的变化路径以及资本结构的演变。总体观察是:在2010年代后期负债水平显著上升,2017年长期债务出现非经常性扩张,股东权益在2010年代中后期至2020年代逐步回升,推动资本结构改善。然而,流动负债在后期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22年的绝对水平与总负债的占比均有所提高,提示短期偿债压力的潜在上升。
- 流动负债(单位:百万)
- 该项在2005年至2012年间波动较大,2005年为7974,随后略降至2007年的6432再回升至2010年代初的8386,2011–2012年呈回落态势至6056。进入2013年后,随后续年度持续小幅上升,2018–2020年间显著提高,分别为8274、9434、9580,2021年至2022年进一步上升至9530和11587。总体看,流动负债在2010年代后期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达到较高水平,较2012年前期的低点有明显扩大。若将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作为一个流动性信号来观察,2005年的占比约45%,2022年约41%,近年虽有所回落但在2022年出现回升,显示短期负债压力在后期有所上升的迹象。
- 负债合计(单位:百万)
- 从2005年到2011年,负债合计经历先降后升的波动,2005年为17386,2006年降至15394,随后略有回升直至2011年为15075。2012年起进入上升通道,2013–2016年负债合计持续攀升,2017年显著跃升至27869,2018年与2019年继续攀高至29466和32270,2020年达到最高水平33890。此后2021年与2022年略有回落,分别为29653和28443。该结构性变化显示,2010年代后期至2020年前后,整体现阶段杠杆水平显著上升,2021–2022年出现一定的去杠杆化,但总体水平仍高于2010年前后。
- 长期债务,包括流动部分(单位:百万)
- 该项在2005–2012年间相对稳定,约在4000–7000区间波动(2005年5095、2012年3935等),2013–2016年有所上升,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6526和7070。2017年出现显著跃升,增至15266,2018年略有回落至14400,2019年继续回落至13879,2020年再度回升至15003,2021年与2022年分别为12783和12877。该项在2017年的异常高点是整个分析期内最明显的结构性变化,随后虽有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出对长期负债的显著依赖。长期债务在2017年占总负债的比重约54%,此后维持在约45%左右的水平。
- 股东权益(单位:百万)
- 股东权益在2005–2007年小幅上升至17687后,2008年大幅回落至11920,随后在2010年前后回升至13557,2011年达到低点10336,随后2012年、2013年有所反弹至10620,但2014–2016年再次大幅下降,分别为7235、5522、5259,形成阶段性低点。2017年起开始回升,2018年为8187,2019年为8819,2020年提高至10579,2021年进一步上升至12926,2022年达到15312,创下新高。整体看,权益在2010年代中后期经历显著回撤后,2020年代持续改善并显著回升,反映累计留存收益与可能的资本性融资(发行新股或增资)等因素共同推动资本结构向更高的自有资本水平回归。
综合解读与洞见要点如下:在分析期内,该实体的杠杆水平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5–2011年间,股东权益相对负债规模波动,2011年后显著下降,导致权益对负债的缓冲作用减弱,杠杆水平上升趋势明显。进入2017年,长期债务出现历史性上升,尽管同期股东权益也在2017年后逐步回升,但初期仍显示出较高的债务依赖度,2017年的长期债务占比超过半数级别,杠杆压力提升。2020年前后负债合计达到峰值,反映出在该阶段资金筹集与资本安排的强力需求。随后2021–2022年间,股东权益持续上升,隐含的自有资本缓冲增强,负债合计虽仍处于高位但较2020年有所回落,呈现出一定的去杠杆信号。流动负债在2010年代后期及2020年代初持续抬升,并在2022年达到新的高点,使流动性压力的信号在短期维度上有所增强,但并未提供完整的流动性覆盖度信息,因此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
现金流量表
截至12个月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 数据观察与结论
- 在给定的年度序列中,所列三项现金流均以百万单位表示,且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大致保持正向水平,但呈现明显的波动性。总体趋势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05年到2020年间经历了多轮上升与回落,最高在2020年达到接近4000以上的水平,随后2021年和2022年有所回落。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以较大幅度的负向流出为主,偶有正向流入;2021年出现显著的正向流入,2018年则出现极端的负向超大值。筹资活动现金净额则以负值为主,存在几次显著的正向峰值(2017年),以及若干年中的极端负值(如2011年、2014-2015年、2021年)。综合三类现金流的年度净额呈现高度波动,且在2017-2018-2020-2021期间波动尤为显著,显示经营能力与资本支出、融资安排之间的周期性互动较强。对于现金流管理而言,重点在于持续性经营现金的稳定性、对大型投资时点的控制,以及在融资结构上避免出现极端波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趋势
- 该项现金净额在整个期内保持正向,但波动幅度较大。2005年达到2627,随后在2006年回落至1830,2007年回升至2904、2008年继续增至3208,2009年下降至2031。2010-2014年区间维持在约2162-2813之间,2015年再次下降至2162,2016年回升至2813,随后2017年为2613,2018年显著上升至3827,2019年进一步提升至4297,2020年达到最高水平4305,2021年回落至3567,2022年进一步降至2901。总体看,经营现金流在2018-2020年间显示出强劲上行趋势,反映出经营活动的现金创造能力在该阶段显著增强,随后进入2021-2022年阶段性回落。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用于)的趋势
- 投资活动净额以持续的资金外流为主,极端波动发生于2018年,呈现出对外部投资或资产购买的集中性强烈支出。大多数年份为负值,2005-2008年负向波动较小,2009年出现少量正向流入867,2011年再次出现正向743,其余年份多为负值,2012-2017年及2018年的负值逐步加剧,2018年达到-8878的历史极端值,随后2019年和2020年负值减小,2021年重新解释为正向流入2058,2022年再度为-1241。该趋势显示在资本支出和投资活动方面存在阶段性的大额性支出,且易对年度净现金流产生放大效应。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趋势
- 筹资活动净额总体以负值为主,反映持续的资金外流可能来自偿债、分红、回购等融资活动。2005-2008年及2010年前后多处于较高的负值区间,2011年达到显著负值-3494,2014和2015年出现极端负值-3235和-3275,显示筹资活动在这些年度承担较大资金出流压力。2017年出现异常的正向峰值6960,是全期唯一的明显正向大额筹资流入,随后2018年再次转为大幅负值-4595,2021年达到年度最大负值-7002,2022年为-2613。总体可见,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在长期呈负值态势的基础上,偶发性的大额正向或极端负向对全年净现金流有决定性影响。
- 综合观察与洞见
- 通过三类现金流的并列观察,年度净现金流展现出明显的波动性与周期性特征,尤其在2017-2018-2020-2021期间波动最为显著。经营现金流在2020年达到阶段性高点,显示经营端的现金创造能力较强,支撑了较高的净现金流水平。然而投资活动的巨额支出(尤其是2018年-8878的极端值)以及筹资活动的极端波动(如2017年的大幅正向、2021年的大幅负向)对年度净现金流的稳定性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导致净现金流在若干年度呈现显著正负转变。对现金流管理而言,需要关注以下要点:一是维持经营现金流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二是对大型资本性支出与并购活动的时点与规模进行更严格的现金流对冲与预算管理,三是优化融资结构,降低对单一年度大额正负融资的依赖,以降低净现金流的极端波动风险。极值点(如2018年的投资大额支出、2017年的融资大额注入、2021年的融资压力)对年度现金流波动的影响最大,且可能与资产配置、并购活动与融资成本等因素相关。
每股数据
截至12个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释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22年12月31日 | |||
2021年12月31日 | |||
2020年12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
2009年12月31日 | |||
2008年12月31日 | |||
2007年12月31日 | |||
2006年12月31日 | |||
2005年12月31日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1, 2, 3 根据拆分和股票股息调整的数据。
- 基本每股收益(单位:美元)
- 在给定期间内,该项指标呈现显著的波动性,但长期趋势为上升。2005年至2007年持续上升,分别达到约3.93、4.46和5.24美元。2008年出现极端负值,为-3.77美元,构成该序列的明显极端点。随后2009年至2012年,EPS回升并稳步走高,2012年为7.96美元。2013年至2016年继续向上,2013年为8.50美元,2014年9.91美元,2015年10.51美元,2016年12.30美元,呈现持续扩张态势。2017年略有回落至11.55美元。2018年出现显著跃升,达18.59美元,随后2019年回落至13.28美元,2020年再度显著回升至19.08美元。2021年出现异常高点,达到43.70美元,随后2022年回落至31.61美元,但仍然显著高于2010年代初期的水平。总体上,长期盈利能力呈上升态势,但2008年的负值和2021年的异常高点体现出较强的周期性波动,需关注潜在的非经营性因素或一次性事件对盈利的拉动作用。
- 稀释每股收益(单位:美元)
- 该项指标与基本EPS的走势高度相关,二者在大多数年份的走向基本一致,差异通常在约0.1至0.4美元之间,反映出稀释效应对盈利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2005–2007年分别为3.85、4.37、5.12美元,2008年再次出现负值-3.77美元,随后2009年至2012年回升并稳步上升,2012年为7.81美元。2013年至2016年继续上升,2016年达到12.19美元,2017年略降至11.47美元。2018年强劲跃升至18.49美元,2019年回落至13.22美元,2020年再度提升至19.03美元。2021年达到历史高点43.54美元,2022年回落至31.47美元,仍显著高于2010年代初期水平。整体观察,基本与稀释EPS之间的差距有限,且两者的波动特征高度一致,说明在研究期内股本相关因素对EPS的稀释程度较小,并未产生大幅偏离。
- 每股股息(单位:美元)
- 股息呈现稳定且持续的上升趋势,呈现较为稳健的股东回报特征。初始水平为1.01美元,之后逐年上升,至2010年代初进入较为稳定的增速阶段。2013年至2014年间,股息加速上升,分别为2.38美元和2.71美元;随后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增至3.10、3.50、3.90美元。2018年继续上涨至4.70美元,2019年增至5.16美元,2020年达到5.67美元,2021年进一步提升至6.16美元,2022年最终达到6.76美元。总体看,股息呈现持续、线性到适度加速的增长轨迹,表明公司在利润波动期间仍维持稳定的现金分配政策,且长期的分红能力在逐步增强。将股息与EPS的对比观察,可见高位EPS年份(如2021年)并未带来等幅的股息提高,显示分红策略在极端盈利水平下保持相对稳健,可能同时考虑其他资本配置或稳健的现金保留。若以累积增幅衡量,股息自2005年的1.01美元增至2022年的6.76美元,约实现近7倍的累积增长,显示出对股东回报的持续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