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表
截至12个月 | 收入 | 营业收入(亏损) | 归属于Valero Energy Corporation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
---|---|---|---|
2023年12月31日 | 144,766) | 11,858) | 8,835) |
2022年12月31日 | 176,383) | 15,690) | 11,528) |
2021年12月31日 | 113,977) | 2,130) | 930) |
2020年12月31日 | 64,912) | (1,579) | (1,421) |
2019年12月31日 | 108,324) | 3,836) | 2,422) |
2018年12月31日 | 117,033) | 4,572) | 3,122) |
2017年12月31日 | 93,980) | 3,599) | 4,065) |
2016年12月31日 | 75,659) | 3,572) | 2,289) |
2015年12月31日 | 87,804) | 6,358) | 3,990) |
2014年12月31日 | 130,844) | 5,902) | 3,630) |
2013年12月31日 | 138,074) | 3,963) | 2,720) |
2012年12月31日 | 139,250) | 4,010) | 2,083) |
2011年12月31日 | 125,987) | 3,680) | 2,090) |
2010年12月31日 | 82,233) | 1,876) | 324) |
2009年12月31日 | 68,144) | (58) | (1,982) |
2008年12月31日 | 119,114) | 563) | (1,131) |
2007年12月31日 | 95,327) | 6,918) | 5,234) |
2006年12月31日 | 91,833) | 8,010) | 5,463) |
2005年12月31日 | 82,162) | 5,459) | 3,590)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本分析基于所给年度数据序列,聚焦三项核心指标:收入、营业收入(亏损)以及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单位为“以百万计”,覆盖2005年到2023年的年度数据。数据之间为逐年对比,提供了完整的观测记录。以下描述以中立、客观的口吻呈现,重点揭示模式、波动和潜在洞见。
- 收入(总额)的趋势与洞察
- 在给定区间内,收入呈现显著的周期性波动与结构性上升趋势的并存。2005年至2008年间,收入由约82162增至119114,显示强劲增长;2009年跌至约68144,呈现金融危机期间的下行冲击。此后2010年至2012年回升至125987–139250之间,进入高位区间。2013年至2016年,收入出现波动并持续回落,2015年和2016年分别降至约87804与75659。至2017年开始,收入重新走高,2017年至2019年间回到约93980至108324区间。2020年受到全球性冲击,收入回落至约64912,2021年显著回升至约113977,2022年达到历史高点约176383,2023年略降至约144766。整体看,周期性冲击(如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周期)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且在2020年前后出现明显的“V型”复苏与2022年的超常增速,随后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 营业收入(亏损)的趋势与洞察
- 该项在整个时期大多数年份为正值,显示出持续性盈利能力的特征,但也经历若干阶段的显著波动。2005年至2008年,营业收入从约5459增至563,2008年明显下降后进入正负边际区域;2009年小幅亏损(-58)后,2010年至2012年快速回升至约3680–4010区间。2013年至2019年间持续保持在约3599–6358之间,呈现波动但总体正向的盈利基底。2020年再次出现亏损(-1579),与收入降幅同步。2021年盈利回温至约2130,2022年跃升至约15690,2023年略降至约11858,仍明显高于长期水平。总体而言,营业利润呈现由低谷区到高峰区的明显周期,并在2022年与2023年受益于显著的利润放大效应,显示出对周期性价格与销量波动的高度敏感性。
- 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趋势与洞察
- 净利润的波动与收入及经营利润的走向密切相关。2005至2007年,净利润稳定提升至约5463,随后在2008年与2009年出现较大亏损(-1131和-1982),反映利润端的剧烈下行。2010年实现转正,随后2011至2014年及2015年维持增长态势,2014年至2015年净利润分别达到约3630与3990。2016年至2019年间净利润波动相对稳定,2016年约2289,2017年达到约4065,2018年约3122,2019年约2422。2020年再次录得亏损(-1421),但2021年回升至约930。2022年净利润大幅显现拐点,达到约11528,2023年略降至约8835。以全周期视角看,净利润的峰值出现在2022年,且波动性显著高于收入的常态区间。利润端的极端波动提示了对价格、产能、成本结构及一次性项目等因素的敏感性。若结合边际利润率,净利润对收入的增减并不总是成比例下降,显示了成本与费用的相对弹性及期间性因素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资产
流动资产 | 总资产 | |
---|---|---|
2023年12月31日 | 26,221) | 63,056) |
2022年12月31日 | 24,133) | 60,982) |
2021年12月31日 | 21,165) | 57,888) |
2020年12月31日 | 15,844) | 51,774) |
2019年12月31日 | 18,969) | 53,864) |
2018年12月31日 | 17,675) | 50,155) |
2017年12月31日 | 19,312) | 50,158) |
2016年12月31日 | 16,800) | 46,173) |
2015年12月31日 | 14,972) | 44,343) |
2014年12月31日 | 16,614) | 45,550) |
2013年12月31日 | 19,277) | 47,260) |
2012年12月31日 | 16,460) | 44,477) |
2011年12月31日 | 15,972) | 42,783) |
2010年12月31日 | 13,518) | 37,621) |
2009年12月31日 | 10,923) | 35,629) |
2008年12月31日 | 9,450) | 34,417) |
2007年12月31日 | 14,792) | 42,722) |
2006年12月31日 | 10,760) | 37,753) |
2005年12月31日 | 8,276) | 32,728)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以下分析基于所提供的年度数据序列,聚焦两组资产指标的长期趋势、年度波动以及潜在的流动性与资产结构含义。整体来看,流动资产与总资产均呈现长期上升趋势,但在个别年份出现显著波动,且流动资产的增速在不同阶段与总资产的增速并不完全一致。
- 流动资产趋势要点
- 在2005年至2023年的区间内,流动资产从约8,276增至约26,221,整体增幅约3.17倍,显示出显著的扩张趋势。期间存在明显波动,尤其在2008年出现较大回落(从约14,792降至约9,450,下降约36%),随后在2009–2013年阶段显著恢复并持续扩大规模。2014–2016年间再次出现相对回落或增速放缓,2017年后进入较为持续的增长通道,直至2023年达到新高。若以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流动资产在2005年约占总资产的0.25左右,至2023年约为0.41–0.42,呈现逐步改善的流动性覆盖水平。总体而言,流动资产的年化增速在该期段内大致高于总资产,表明在资产扩张的同时,短期流动性管理能力也在提升。
- 总资产趋势要点
- 总资产在同一时期内的变动呈现更平滑的上升轨迹,2005年约32,728增至2023年约63,056,累计增幅约1.93倍。2007–2008年间出现明显回落(从约42,722降至约34,417,下降约19%),随后2010年前后逐步回升并在2013年达到约47,260的阶段性高点。2014–2016年间曾经历小幅回落与横向盘整,2017年起进入持续扩张阶段,2019–2023年继续上行,直至2023年创出新高。整体上,总资产的增长路径在2008年后更为稳定,与市场周期的波动相比,体现出较为稳健的扩张态势。
- 两组数据的对比与洞见
- 两条序列在2008年宏观冲击时均出现下行,但流动资产的波动程度相对更大,且在2014–2016年间有较明显的回落;总资产则在同阶段呈现相对平缓的调整。2020年前后,尽管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两组数据仍显示出持续的扩张势头,且到2023年均达到新高,反映出在扩大资产规模的同时,流动性水平有所改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约0.25提升至约0.41–0.42,提示在资产扩张背景下,短期偿付能力和周转能力有所增强,但也需关注高水平流动资产的构成(如现金、应收款项、存货等)对资金效率的潜在影响。若以趋势判断,近年对流动性管理的强化与资产质量的改善可能共同推动了这一结构性变化。
- 关键数值节点与简要量化
- 2005–2023区间:流动资产从8276增至26221,约3.17倍;总资产从32728增至63056,约1.93倍。2008年波动较大:流动资产从14792降至9450,下降约36%;总资产从42722降至34417,下降约19%。2023年,流动资产约占总资产的41%左右(以近似值计算)。2005–2023期间,流动资产的年化增速约为6–7%,总资产的年化增速约为3–4%,两者合计反映出在资产扩张同时,流动性水平得到相对改善。
资产负债表:负债和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 债务和融资租赁义务 | 瓦莱罗能源公司股东权益总额 | |
---|---|---|---|
2023年12月31日 | 16,802) | 11,524) | 26,346) |
2022年12月31日 | 17,461) | 11,635) | 23,561) |
2021年12月31日 | 16,851) | 13,870) | 18,430) |
2020年12月31日 | 9,283) | 14,677) | 18,801) |
2019年12月31日 | 13,160) | 9,672) | 21,803) |
2018年12月31日 | 10,724) | 9,109) | 21,667) |
2017年12月31日 | 11,071) | 8,872) | 21,991) |
2016年12月31日 | 8,328) | 8,001) | 20,024) |
2015年12月31日 | 7,360) | 7,377) | 20,527) |
2014年12月31日 | 9,980) | 6,386) | 20,677) |
2013年12月31日 | 13,123) | 6,564) | 19,460) |
2012年12月31日 | 11,929) | 7,049) | 18,032) |
2011年12月31日 | 12,708) | 7,741) | 16,423) |
2010年12月31日 | 8,784) | 8,337) | 15,025) |
2009年12月31日 | 7,798) | 7,400) | 14,725) |
2008年12月31日 | 6,209) | 6,576) | 15,620) |
2007年12月31日 | 11,914) | 6,862) | 18,507) |
2006年12月31日 | 8,822) | 5,133) | 18,605) |
2005年12月31日 | 7,305) | 5,378) | 15,050)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以下分析聚焦于三项关键财务科目在2005年至2023年的年度末数值,旨在揭示趋势、波动及潜在含义。数据以百万单位呈现,存在若干缺失值,但所给序列足以勾勒出资本结构与流动性相关的长期演变。以下内容以中立、客观的方式对模式进行梳理与解读。
- 总体趋势与水平
- 股东权益总额呈现长期上升趋势,2005年约1.50万,2019年约2.18万,2023年达到约2.64万,期间虽有若干回撤,但总体积累显著,显示资本积累和留存收益的积累效应较强。流动负债在时间序列中波动显著,2005-2007年短期内快速上升,2008年出现明显回落,2011年再度扩大至高位,随后多次波动并在2021-2023年间再度攀升,达到约1.68万的水平。债务和融资租赁义务在2005-2019年维持相对稳定的区间,约0.65万-0.97万之间;但在2020年出现显著跃升,约1.47万,之后逐步回落至约1.15万水平,仍高于2019年前的水平。这些趋势共同指向:在2020年及之后的时期,资金筹措与负债结构经历了结构性调整,资本与负债之间的相对关系发生了短期显著变化,但2023年的数据仍显示权益端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
- 流动负债的波动特征及可能含义
- 流动负债的长度级别呈现显著波动特征,2005-2007年快速上升至高位,2008年出现较大幅度回落,2009-2010年再次回升,2011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后进入相对波动期,2013年前后持续回升,2014-2015年出现波动后再次回落,2017-2019年再度回升至较高水平,2020年经历明显下降后,2021-2023年急速上升至历史高位区间再现波动。该结构性波动可能反映经营性现金循环与季节性资金需求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宏观周期对短期流动性管理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前后的快速上升与后续回落,提示在资金管理与短期偿付能力方面存在阶段性调整需求。
- 债务和融资租赁义务的变化及结构含义
- 在2005-2019年间,该项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区间大致在0.65万-0.97万之间波动,显示长期融资负债的水平在该阶段维持较为平衡的状态。2020年出现显著跃升,约1.47万,随后2021年略降至约1.39万,2022年和2023年又回落至约1.16万与1.15万。此轮波动表明资金筹措在2020年经历大幅放大,可能是为应对特定资金需求而进行的增债/融资租赁安排的调整。尽管2021-2023年有所回落,但相对于2019年前水平仍处于较高区间,表明资本结构在短期内经历调整且在2023年仍保持相对较高的负债水平。若以与流动负债的对比来看,2020年前后负债性资金的占比显著上升,随后的回落未回到2019年及以前的低位水平。
- 股东权益的趋势与潜在驱动要素
- 股东权益总额在整个区间呈现上升导向,尽管存在若干阶段性回撤。2007-2009、2015-2016以及2020-2021期间出现显著下滑,随后在2012-2014、2017-2019以及2022-2023年持续回升,2023年达到约2.64万,较2005年的约1.50万实现倍增。该路径表明通过累积利润、资本注入或留存收益的作用,权益资本具有较强的增厚能力,支撑未来投资与资本运作的弹性。然而,2020-2021年的短期回撤提示利润波动与分红/再投资政策对权益规模存在敏感性。总体来看,权益端的长期扩张态势为资本结构提供了较强的缓冲与成长潜力,但需关注周期性波动对留存收益的潜在压力。
- 关键比率与结构洞察
- 在对比同期的两大负债维度时,债务和融资租赁义务占流动负债的比重呈现明显波动。若以债务与融资租赁义务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来衡量结构关系,2005年约为0.74,2008年升至约1.06,2011年回落至约0.61,2015年再次接近1.00,2019年约0.74。2020年出现显著跃升,约1.58,随后2021-2023年回落至约0.82-0.69之间。该轨迹显示,在2020年之前,长期负债对流动负债的覆盖水平虽有波动,但总体未形成长期高度依赖;而2020年后,负债性资金对短期流动性构成更强的支撑或压力,随后趋于缓释但仍高于此前多数年份的水平。就资本结构而言,2023年的债务与融资租赁义务约为1.16万-1.15万,与同期流动负债(约1.68万-1.70万)的规模相比,短期负债对整体负债结构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被缓解,但仍体现出较高的杠杆水平,亦表明综合偿付能力需结合资产端与现金流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估。
现金流量表
截至12个月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 投资活动中使用的现金净额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 |
---|---|---|---|
2023年12月31日 | 9,229) | (1,865) | (6,941) |
2022年12月31日 | 12,574) | (2,805) | (8,849) |
2021年12月31日 | 5,859) | (2,159) | (2,846) |
2020年12月31日 | 948) | (2,425) | 2,077) |
2019年12月31日 | 5,531) | (3,001) | (2,997) |
2018年12月31日 | 4,371) | (3,928) | (3,168) |
2017年12月31日 | 5,482) | (2,382) | (2,272) |
2016年12月31日 | 4,820) | (2,006) | (2,012) |
2015年12月31日 | 5,611) | (2,487) | (2,545) |
2014年12月31日 | 4,241) | (2,844) | (1,930) |
2013年12月31日 | 5,564) | (2,812) | (163) |
2012年12月31日 | 5,270) | (3,351) | (1,233) |
2011年12月31日 | 4,038) | (5,298) | (1,066) |
2010年12月31日 | 3,045) | (1,405) | 816) |
2009年12月31日 | 1,823) | (3,292) | 1,289) |
2008年12月31日 | 2,992) | (2,862) | (1,607) |
2007年12月31日 | 5,258) | (582) | (3,831) |
2006年12月31日 | 6,312) | (2,971) | (2,188) |
2005年12月31日 | 5,799) | (4,900) | (1,331)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单位:百万)
- 该项在整个分析区间内呈现显著波动但总体处于正值区间,揭示经营性现金创造能力受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大。2005年至2006年间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起快速回落,2008–2009年继续下探至较低水平,2009年后有所回升并在2010年至2013年间持续上涨,达到较高水平;2014年再度下跌,2015年重新回升并在2016年出现小幅回落,2017年再次走强,2018年有所下降,2019年再次上升至相对较高水平。2020年出现剧烈下滑,数值降至约0.95万亿级别,与2019年的约0.55万亿相比大幅下降,反映疫情及行业周期性冲击对经营现金流的冲击。随后2021年迅速反弹,2022年达到峰值,2023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整体看,2021–2023年间的恢复态势较为明显,显示经营活动在宏观周期恢复后具备较强的现金创造能力,但高度的年度间波动提示对价格、销量、库存及应收账款等经营要素的敏感性仍然存在。潜在驱动包括商品价格波动、产量与销售结构变化、周期性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变化,以及非现金项对经营现金的调整。
- 投资活动中使用的现金净额(单位:百万)
- 该项长期呈现为负值,显示持续的资本性支出与其他投资性支出为资金的主要去向,反映出资本强度较高的商业模式特征。年度之间波动较大,2005年和2011年分别出现较大规模的现金流出(约-4900和-5298),其中2005年的绝对规模接近区间内的高点,2011年的支出亦显著高于中短期平均水平。其他年份多在-1000至-3500之间波动,2018年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3928),之后2020年至2023年继续处于-2000至-2800区间。总趋势显示,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长期处于负值,资本性支出和资产投资对现金的消耗在不同周期中有放大效应,且对经营现金流的自由现金流产生持续性的挤压作用。此类结构有利于未来产能提升和资产回报的潜在放大,但在高波动期对短期流动性与偿债能力的压力亦较明显。
- 筹资活动提供(用于)的现金净额(单位:百万)
- 该项呈现高度波动且以负值为主的结构性特征,表明在大多数年份通过筹资活动向外提供现金,即资金更多用于偿还债务、发行回购或分配股利等;但在少数年份出现正向现金流,显示存在净资本注入或负债增加的情形。具体来看,2009、2010以及2020年出现正向现金流,提示在这些年份存在资本结构调整或资金来源的增补。另一方面,2022年和2023年显著增加的负向金额,表明在这两年采取了大规模的偿债、回购或其他资金回笼措施,反映出资本结构管理在这些年份成为重点。综合来看,筹资活动的现金净额受公司融资策略与市场条件影响较大,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结构性调整”的特征,且在近年呈现出加速的资金回笼行为。
每股数据
截至12个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释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23年12月31日 | 24.93 | 24.92 | 4.08 |
2022年12月31日 | 29.05 | 29.04 | 3.92 |
2021年12月31日 | 2.27 | 2.27 | 3.92 |
2020年12月31日 | -3.50 | -3.50 | 3.92 |
2019年12月31日 | 5.84 | 5.84 | 3.60 |
2018年12月31日 | 7.30 | 7.29 | 3.20 |
2017年12月31日 | 9.17 | 9.16 | 2.80 |
2016年12月31日 | 4.94 | 4.94 | 2.40 |
2015年12月31日 | 8.00 | 7.99 | 1.70 |
2014年12月31日 | 6.88 | 6.85 | 1.05 |
2013年12月31日 | 4.99 | 4.97 | 0.85 |
2012年12月31日 | 3.77 | 3.75 | 0.65 |
2011年12月31日 | 3.69 | 3.68 | 0.30 |
2010年12月31日 | 0.57 | 0.57 | 0.20 |
2009年12月31日 | -3.67 | -3.67 | 0.60 |
2008年12月31日 | -2.16 | -2.16 | 0.57 |
2007年12月31日 | 9.27 | 8.88 | 0.48 |
2006年12月31日 | 8.94 | 8.64 | 0.30 |
2005年12月31日 | 6.51 | 6.10 | 0.19 |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5-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10-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9-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8-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7-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6-12-31), 10-K (报告日期: 2005-12-31).
1, 2, 3 根据拆分和股票股息调整的数据。
基于给定年度数据,对两类EPS口径及每股股息的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聚焦周期性波动、长期增长及分红政策的演变,以提炼对未来现金流与股本回报的潜在含义。
- 总体趋势与阶段性演变
- 两类EPS在早期呈现稳健上升态势(2005-2007),随后在全球金融危机期(2008-2009)出现显著下滑并转为负值。2010-2014间逐步回升,2015-2017达到较高水平,2018-2019保持高位波动。2020年再次出现负值,随后2021-2023经历强劲反弹,2022-2023的水平显著超越历史高点,凸显利润的极端周期性与行业周期对盈利能力的放大作用。基本EPS与稀释EPS走势高度一致,差异主要在极端年份较小。
- 基本每股收益(EPS-基本)的趋势要点
- 2005-2007持续上升,最高达到9.27;2008-2009转为负值 (-2.16、-3.67),反映盈利能力在冲击期的显著恶化;2010-2014逐步恢复,2014年达到6.88,2015再到8.00;2016-2017回落并再度提升,2017达到9.17;2018-2019维持在7.3和5.84的区间;2020再度为负 (-3.5),2021回升至2.27;2022-2023则大幅跃升,分别为29.05和24.93,显示最近一个周期的显著盈利改善。与稀释EPS相比,基本EPS在同年通常略高,波动方向一致。
- 稀释每股收益(EPS-稀释)的趋势要点
- 总体走向与基本EPS高度一致,但在个别年份存在小幅差异,2005-2007间两项数值差距不大;2008-2009仍呈现负值 (-2.16、-3.67);2010-2014逐步回升,2014-2017区间与基本EPS相近或略低;2018-2019维持高位,2020再次下探至-3.5,2021回升至2.27;2022-2023分别为29.04和24.92,显现出对股权激励等潜在稀释因素的相对稳定影响。
- 每股股息的趋势与分红政策演变
- 股息呈长期攀升的趋势:2005-2009逐步提高(0.19→0.60),2010出现短暂下降(0.20),2011-2014逐步加速提升至1.05;2015-2019持续提升,2015为1.7、2016为2.4、2017为2.8、2018为3.2、2019为3.6;2020-2022维持较高水平(3.92),2023微幅上调至4.08。这表明股东回报政策在经历初期缓慢扩张后,明确进入“稳步提升+维持高水平”阶段,且在盈利波动期仍保持了较高的分红水平。
- 洞察与潜在解释性解读
- 强劲的2022-2023EPS提升很可能与行业周期性因素(如能源价格、炼油利润率等)及经营调整相关,显示利润弹性在近年的市场环境中显著增强。2008-2009及2020年的EPS负值凸显对周期性冲击的敏感性,揭示经营利润对宏观环境的高度依赖性。股息的持续上行,即使在2020年的利润为负的年份,也反映出管理层在现金流与留存收益分配方面的稳健政策以及对长期股东回报的承诺。总体呈现“高波动性但具备上行支撑”的特征,短期波动与长期分红提升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并非单向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