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 Analysis on Net

Caterpillar Inc. (NYSE:CAT)

损益表 

损益表提供有关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业务活动的财务结果的信息。损益表传达了公司在一个时期内产生了多少收入以及与产生该收入相关的成本。

Caterpillar Inc.、 合并损益表

以百万计

Microsoft Excel
截至12个月 2024年12月31日 2023年12月31日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2020年12月31日
机械、能源和运输销售 61,363 63,869 56,574 48,188 39,022
销售成本 (40,199) (42,767) (41,350) (35,513) (29,082)
毛利率 21,164 21,102 15,224 12,675 9,940
理财产品收入 3,446 3,191 2,853 2,783 2,726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 (6,667) (6,371) (5,651) (5,365) (4,642)
研发费用 (2,107) (2,108) (1,814) (1,686) (1,415)
理财产品利息支出 (1,286) (1,030) (565) (455) (589)
商誉减值准备 (925)
其他营业收入(费用) (1,478) (1,818) (1,218) (1,074) (1,467)
营业利润 13,072 12,966 7,904 6,878 4,553
利息支出(不包括金融产品) (512) (511) (443) (488) (514)
投资及利息收入 482 494 167 80 112
汇兑损益 71 (96) 104 110 (193)
许可费收入 142 146 142 123 104
证券收益(损失) 39 11 (56) 134 37
净定期养老金和OPEB收入(成本),不包括服务成本 165 47 868 1,279 (90)
杂项收入(亏损) (86) (7) 66 88 (14)
其他收入(支出) 813 595 1,291 1,814 (44)
合并税前利润 13,373 13,050 8,752 8,204 3,995
所得税准备金 (2,629) (2,781) (2,067) (1,742) (1,006)
合并公司的利润 10,744 10,269 6,685 6,462 2,989
未合并关联公司的利润权益 44 63 19 31 14
合并公司和关联公司的利润 10,788 10,332 6,704 6,493 3,003
非控股性权益应占损失(溢利) 4 3 1 (4) (5)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溢利 10,792 10,335 6,705 6,489 2,998

根据报告: 10-K (报告日期: 2024-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3-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2-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1-12-31), 10-K (报告日期: 2020-12-31).


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观察到公司整体财务表现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首先,在销售方面,机械、能源和运输的年度销售额从2020年的3,902.2百万增加至2024年的61,363百万,显示出持续扩展的市场需求,尽管在2024年略有下降,但总体而言,销售规模扩大趋势明显。

销售成本随销售增长同步提升,由2020年的-29,082百万上升至2024年的-40,199百万,说明成本控制仍面临一定压力,但毛利率表现良好,2020年为9,940百万,2024年略增至21,164百万,表明公司在提升销售的同时,盈利能力得以增强。此外,毛利率的显著提升也反映了产品结构优化或提价策略的成效。

公司业务的其他收入和利润指标表现健康。营业利润由2020年的4,553百万增长至2024年的13,072百万,年度利润增长显示出运营效率的改善。合并税前利润亦呈现稳步提升,从2020年的3,995百万增至2024年的13,373百万,说明整体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持续增加,从2020年的-1,415百万略有增长至2024年的-2,107百万,表明其对未来创新的重视。理财产品和证券的收益及其他收入项目的波动性较大,但整体上,投资收入和其他收入对盈利的贡献保持积极状态。

公司税后利润同样表现亮眼,2020年递交的合并公司利润为2,989百万,2024年跃升至10,744百万,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亦同步增长,彰显出公司在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方面的持续改善。非控股权益损失较低,基本保持稳定,减轻了非控股权益对整体利润的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该公司的财务数据展现出较强的盈利增长和资产扩张能力,财务结构逐步优化,盈利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应注意销售成本和研发投入的持续压力,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未来可继续关注成本控制措施和创新策略的落实情况,以维持企业的持续稳健增长。